开拓海外商机
内需市场的特征是国家优势的根源,而市场的大小、开拓模式则会借助投资、时机和进取心来强化这种依附在内需市场下的优势。不过,还有一种形态的国内市场也对竞争优势有帮助,就是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可以自然而然地将该国产品和服务推往海外。
机动性高的跨国型本地客户假如某国的客户是跨国企业,机动性高,该地的供应商会因此受益,因为这类客户身兼本地客户及海外客户,只要能巩固这一类型的客户群,就相当于在国外市场中打下基础,获得忠实的顾客。更重要的是,通过跨国企业客户的协助,本地企业可以在风险降低的情况下打造海外知名度。这种关系可以从美国旅馆业、租车业、信用卡公司与旅游产业共同获利中看到,快餐业的情形也相同。
另一种说法也可以解释跨国型客户所带来的附加好处。历史悠久的跨国企业通常倾向将重要的采购、服务活动放在母国,因为母国具有容易联系沟通、风险少、方便掌握上游产业效率等条件。这种倾向就为上游产业提供了提前发展海外市场的动力。
挖土机产业是个很好的例子。美国的卡特彼勒机械走向国际化,缘于美国在建筑、矿产和伐木等产业拥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同样,生产大马力发动机的康明斯发动机,因为有美国石油钻探、矿产、建筑等产业的提携而在国际市场崛起。美国的汽车零件业随汽车工业打进加拿大、欧洲等地区的市场,而近年来,日本的汽车零件业也随日本汽车的出口而国际化。
国外需求的影响另一个利用国内需求来带动国际需求的方法,是将国内需求转移到外国客户身上。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利用外国客户前来培训观摩的机会。培训过程中,外国学员接受了本地的产品和价值标准,回国后通常会引介并继续使用相同的产品或价值标准,因此产生推广效果。美国代训外国医生就达成了这种效应,因为美国企业提供医疗代训所需的器材设备,往往就随着这些外国医生不断扩张它们的国际版图。
这种示范效益也反映在竞争激烈但价值标准相同的科技社群中。科技研发的领先国家通常是其他国家科学界竞相超越的目标,领先国家在研发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程序,往往随着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或在科学家的讨论中向国际科技社群传播。显微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蔡司等德国企业能在国际上称雄,部分原因是它和世界一流的德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当世界一流的产业中出现旗鼓相当的竞争局面时,外国竞争者也会引进相同的设备和流程,以跟上竞争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