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区型企业”
企业是什么?曾经有一个比喻:企业是一部机器,每个员工都是里面的一个零部件。
在5年前,这句话很流行,因为它道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的团队,每个人都是其中的队员。要想企业这台机器运行得好,就必须要每个零部件都相互配合。不过今天,这个观念已经不适应了,它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企业不是机器,而是一个社区。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也觉得有些惊奇,可是后来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那天是去拜访香港一个企业的总裁,当走进对方办公室的时候,抬眼看见装裱精美的横匾:“精忠报国。”笔锋苍劲有力,是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老人专门为总裁题书的墨宝。一股闪电般的情思瞬时在我脑海中激荡:把经营企业作为精忠报国的实践,理想境界实在高!
看我看得那么仔细,那总裁也凝神注视着横匾,若有所思地说:“爱国主义情怀,不是空洞的词语,而应该有实实在在的行为,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就像企业管理一样,不能只是讲一些空洞的理论,而应该有实际的行为。”
“看来你对企业管理很有研究啊,我得好好学学。”我恭维了对方一句。
“研究谈不上,就是有点小小的感悟吧。”总裁很谦虚。
“是吗,都有什么感悟,说来听听,正好我也接受一下学习。”我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洗耳恭听。
“我举个例子啊,你可能会大吃一惊。比如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认为:公司是这样一种机制,企业是机器,员工是其中的零部件、是齿轮、是螺钉,作为零件,每个人都是可以随时随地更换的。这个观点我不认同。我认为,当今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公司应该是社会单元,发挥着‘社区’的作用,企业己经不是机器,而是由拥有希望和梦想的许多人组成的集合体,是志同道合者汇聚一堂的地方,个人的希望和梦想与企业的前途息息相关;员工不再是一台大机器中的零部件,而是企业内富有活力的细胞体,要求拥有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受制于物。所以,更需要员工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牢固地树立起对国家的忠心,对事业的正气,为企业发展实实在在地做事。我们在香港办企业,也是为国家工作。我们把企业办好,办出色了,就是为国争光,是实在的精忠报国行为。这样子,才不枉为炎黄子孙!”
听着那掷地有声的言词,一股激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忠心、爱国,并不是说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那就是忠于职守,热爱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更重要的是,我在他那里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企业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社区。要想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就应该把企业打造成“社区型”企业。
对于这个观念,你是否持赞同意见呢?
商道真经:传统企业管理有哪些弊端?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企业就是一个机器,而员工就是机器里面的零部件。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员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企业,企业发展得好还是坏,完全由员工配合程度的高低决定。
很显然,这是一种机械的、没有弹性的管理模式,其中的弊端很多。诸如:
(1)不容易发现问题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当中总是难以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谁最容易发现呢?自然是一线的员工。如果企业实行传统的“机械化”管理,那么员工的本职就是听从上司的指派,机械地完成任务。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员工不会去考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也不会去考虑是不是企业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那么请问,这样的企业如果出现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很容易被忽视,继而引发更大的问题呢?
(2)挫伤员工积极性
在工作中,每个员工都有一定的积极性,无论是刚进这个企业的,还是企业的老员工,只要环境适合,他们都愿意为企业作出自己的贡献。遗憾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鼓励员工这么去做,甚至把员工这种积极的行为斥为“不专业”、“多管闲事”。吃到苦头的员工即便再有想法,也会选择默不作声,因为他的积极性已经被挫伤,他们再也“伤不起”了。
(3)无法做到“集众人之长”
正常的企业管理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智慧的体现。这个集体,不仅包括管理层,也包括企业一线员工。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线员工的贡献要大于管理层。如果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员工的智慧都会被埋没掉。是不是觉得很可惜呢?很多企业家都这么做的。借此商道真经一下:你是不是也是其中之一呢?
(4)无法营造自主氛围
自主的氛围对企业有什么帮助吗?有,激励员工自动自发地工作,为提高企业的效益而努力。一旦这种氛围消失,员工就会开始陷入“自保”、“被动”的状态之中,效率大幅下降、质量大幅下降的事情就会发生。
请问,这是你希望看到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