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胰岛素产业的历史显示,积极的本地竞争将引发持续创新的力量。这两家企业很清楚,它们之间合并后可能提高一些效率,但也潜伏一些危机,例如伤害到原本各自的活力。母公司希望,借由维持两家子公司独立经营来处理这些风险。无论如何,它秉持的原则依然是:在本地竞争创造优势。大多数时候,寻求消弭本地竞争的做法,恐怕是方向错误了。
必要时可重新选择母国基地。假如因为消费者的要求不够多、需要新形态的供应厂商、本地机构缺乏效率或其他因素,导致企业在特定行业的母国基地活力不再,企业的第一个反应应该是提升母国水准。不过如果已耗费心力却仍徒劳无功,企业可能需要转移母国基地到更有利的地域。这也许是全球化竞争的终极证据。
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母国基地。当全球竞争使企业面对世界最佳的竞争对手,并让取得资金、原料和劳动力等传统比较优势不再有用时,本国钻石体系不佳的伤害也随之增加。然而,企业应该尽可能避免作出迁移母国基地的决定,因为接踵而来的是必须融入一个新的地域,成为当地人并接受全新的文化。
企业很少完全迁移整个公司的母国基地。事实上,它们大多是迁移特定产品线或产业部门的母国基地。这种迁移的一个很普通的催化剂(或活力源)是在一个欣欣向荣的地域买下一家已具规模的企业。假以时日,这种购并让新的母国基地,增加对特定行业和产业部门提供关键多数产量的全球化责任。比如雀巢公司买下Rowntree MacIntosh企业后,将它的糖果糕饼制造事业全球总部迁移到英国。原因是英国有讲究甜食的消费者、分工最细密的零售商、强势的广告公司,以及高度竞争的媒体。在大宗糖果市场上,这些条件建构起一个比瑞士更有活力的环境。同样的,雀巢公司也将它的瓶装水事业总部迁到法国,因为该地也是相关产业竞争最激烈的地点。
虽然我们的范例,如诺和诺德工业、惠普科技和本田公司持续在它们的本业中享有强有力的本土钻石体系,但并非所有企业的运气都这么好。例如北方电讯公司把数字程控交换机设备的母国基地,从加拿大迁往美国。1977年时,北方电讯在美国制造和安装了第一套当地的数据交换机DMS-10。随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分拆,美国颁布了电信服务与设备业市场平等准入的规则,这导致北方电讯开始迅速扩张它在美国的业务。1991年时,这家企业将它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全球总部迁往美国。如今,它在美国进行这类产品线所有的研发活动,员工人数超过1 000人,所有交换机制造也都是在北卡罗来纳州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