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化的国内需求
整个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可能是全球瓷砖人均消耗量最高的国家。意大利瓷砖市场也是全球最精致的高级市场。意大利的消费者会率先使用新设计与新性能的产品,瓷砖生产商则持续创新以改善生产方式,并推出新造型,这就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
这种独特而精致的国内需求特质,也延伸到零售领域。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开始出现瓷砖专卖店;1985年,这类专卖店的数目将近7 600家,并掌控近8成的国内销售量,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1976年,皮耶姆公司首先推出由著名设计师设计的瓷砖产品,旨在增加销售渠道,并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形象。这些创新得力于意大利设计服务产业,因为意大利的设计服务业全球数一数二,每年出口值超过100亿美元。
萨索洛当地的竞争
萨索洛地区的瓷砖厂商密度太高,造成竞争接近白热化。任何有关产品或制造工艺的创新一出现就传扬开来,迫使企图在技术、设计、销售上领先的厂商,必须持续改善。
毗邻而居的激烈竞争也掺杂了个人因素。因为这些公司大多是自营性质或家族企业,企业主在同一个地区生活,彼此熟识,也是镇上的领袖人物。
升级的压力
在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意大利瓷砖业面临国内的激烈竞争、零售客户的压力,及1973年石油危机的冲击,为此业者必须辛苦地降低油耗和劳动成本。这些努力导致技术突破,出现快速的一次烧成工艺(single-firing process)。这种工艺使得瓷土硬化、质变和上釉等步骤,能在窑内一次完成。使用一次烧成法后,原本需要225名工人进行的双烧法产品,减少到只需90人即可完成。制作时间也从16~20小时,降至50~55分钟。
这种新式、体积较小、重量更轻的一次烧窑设备,也更容易外销。20世纪80年代早期,意大利设备制造商的外销数量首度超过内销。1988年,设备制造商的营业额中,近8成来自外销。
在瓷砖厂商和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下,20世纪70年代中晚期,意大利瓷砖产业出现另一次重大突破:进料流程一贯化作业取代传统单窑作业。这项创新大幅减少了劳动成本,而劳动成本一直是意大利瓷砖生产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