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式的炉盖下面接鼎式炉身,也是常见的一种。辽宁省博物馆藏南宋《白莲社图》绘庐山十八贤故事,卷中画着白莲池畔环石而坐笺校经义的五个人,石台上列着笔墨纸砚,中间一具香炉,即此式(图3-29-2)。黄庭坚《谢王炳之惠石香鼎》句云“薰炉宜小寝,鼎制琢晴岚。香润云生础,烟明虹贯岩”78,其类也。重庆市博物馆藏南宋青白釉炉,通高10.5厘米,圜底的三足小鼎,上承博山式炉盖79(图3-28-3);日本出光美术馆藏与它式样相似的一件,通高10.8厘米80(图3-29-1),皆“小寝”所宜。这一类形制小巧的博山炉虽与出香有着共同的渊源,但此际不论陈设方式还是本身的韵致,二者都相去很远。然而元代又有了改变,如北京德胜门外出土的元三彩镂空琉璃炉,博山式的炉盖,上面透雕黄彩蟠龙,鼎式炉身遍体浮雕花枝和云,其间又穿插着蟠龙和飞凤,通高37厘米81(图3-30)。它应是作供具之用,与宋代“小寝”所宜之博山炉,自然大异其趣,而这时候也正是博山炉的尾声了。
两宋香炉源流(10)
香识
扬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