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流行于两宋的这一类香炉已变得不很时兴,不过唐式香毬的传统却未曾中断,宋末元初的时候它又曾传到阿拉伯世界,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马木鲁克王朝嵌金银黄铜香毬71(图3-27-1)。此为十二世纪物,即马木鲁克王朝前期(一二○五年至一三九○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一件铜香毬,高12.8厘米,腹径13.3厘米,通体是镂空梅花组成的六朵大团花和八朵小团花,炉心一个小铜盂,种种机括与唐代无别72(图3-27-2),并且它依然是卧帐中物。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二“香毬”条:“今镀金香毬如浑天仪然,其中三层关棙,轻重适均,圆转不已,置之被中而火不覆灭,其外花卉玲珑而篆烟四出,真闺房之雅器也。”《金瓶梅》第二十一回曰潘金莲到了李瓶儿房里,瓶儿还睡在床上,“金莲就舒进手去被窝里,摸见薰被的银香球”,正是其例。它在明清代宫廷均有制作。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早期的掐丝珐琅香毬,又有康熙朝的一件,后者口径16.2厘米,大朵的西番莲铺展在浅蓝珐琅釉的地子上,香毬顶端及合口处錾出透空的花叶纹以逸香气,内部结构一如唐式,底中錾“大清康熙年制”款,下边是一个戗金宝相花的乌木座73(图3-27-3)。富艳精工,自是皇家气派,当然仍应该说这是唐式香毬的余绪,只是唐宋风流已经不再。
传统的博山炉宋代也还用着,不过多半只是充作炉盖,炉身则常常用着不同的搭配。如安徽全椒西石村北宋元祐七年张之纥墓出土的一件青白釉香炉,通高11.8厘米,炉盖为叠耸的山峦,顶端和重重山峰间各有出烟孔,炉口作出大宽边的花式折沿,炉身贴塑四个浮雕兽面,炉座装饰莲瓣纹,下边是花式圈足,胎质细薄,釉色晶莹,应出自景德镇窑74(图3-28-1)。又合肥市北宋包绶墓出土的青白釉炉,通高11厘米,圆筒形的炉身,下边浅浅的三个花形足,炉盖顶端镂孔作成菊花瓣,其下刻为重叠的二十四峰75(图3-28-2)。宋黄公度《石博山》“谁琢翠岚如许工,晴峦汹涌欲穿空”76;刘子翚“鄱江细壤如凝脂,陶成小炉圆净姿。色含三秋玉沆瀣,韵压六尺金狻猊”77,用来为它品题,都很合宜。鄱江,指景德镇;细壤,其地所出瓷土。如凝脂,若含玉,影青之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