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支出:为什么中国国内消费持续低迷(1)

在任何经济体中,产出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基本要素的变动总量,这三个要素是: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产品和服务净出口。分析三要素的相对价值对我们理解经济增长的来源是有帮助的。

扩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并且越来越重要。如图2–1所示,经济改革的前10年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比重为36%,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但与中国的东亚邻国最高峰时期的比重相当。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年均投资比重比80年代有一定提高,但大体上仍然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历史高峰相同。可是从2003年以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超过40%,这个水平甚至高于东亚邻国投资比重最高的时期。投资增长的推动力来自国内储蓄率的上升,2006~2010年国内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03~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量年均54%来自投资的推动,按照国际标准,这个比重高得出乎意料。

整个改革时期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的增长率绝对值都很大。但在多数年份里,家庭消费增长率落后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大约自2002年起这种落后尤其值得关注。如图2–2所示,20世纪80年代家庭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平均略高于50%,到90年代这一比重跌至平均46%。接着从2003年开始,家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减少,2008和2009年都只有35%。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这个百分比进一步下降至34%。

如图2–3所示,政府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似乎不存在强劲的长期趋势,整个改革时期这个比重平均约为14%。不过近年来政府消费有所下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1年16%的高峰值下降至2009年不到13%。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该比值上升了几个千分点。

这些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趋势的结果是,总消费作为经济增长源头之一所具有的相对价值在过去20年明显下降,尤其是在与投资比较时。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消费增长占中国经济增长的近4/5,但从2003~2010年这个比重平均只有2/5。

2005年开始直到2008年年底,产品和服务净出口增长在近10年间首次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图2–4所示,与2004年4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相比,2005年产品和服务净出口增长了1倍多,超过1 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随后两年净出口再次翻番,到2007年达到2 35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因此,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2001~2004年4年间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重不到5%(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贡献0.35个百分点),2005~2008年提高到平均近20%(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1.98个百分点)。

这些衡量指标表明,中国经济大约从2003年开始严重失衡。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自2003年以来大幅提高。与此类似,中国2005~2008年外贸顺差极大,这几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然而,2009年,造成60年来全球贸易最大降幅的全球经济衰退终结了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

但是,消费支出分析法揭示的中国经济不平衡最明显的迹象是个人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极低比重。2008~2010年,34%~35%的比重无疑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就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家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它是另一个极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消费比重更加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63%和印度的56%,两个数字都出现于2007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