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求源:中国发展不平衡原因到底在哪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道:“中国的经济增长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这是对一个经济体的特性所做的著名结论,而这个经济体刚刚创下11年来最高的增长率纪录,并且自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近10%,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经济体。

早些时候,中国精心制订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意味着:中国将在经济和金融发展异常强劲的情况下度过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一方面,2009年全球产出减少了2%以上,在随后的2010年上涨3.9%,低于预期水平;另一方面,中国大步前进,2009和2010年产出增长率分别为9.2%和10.4%。与此相似,尽管2009年全球贸易下跌23.5%(70年来最大跌幅),在2010年据估计反弹了13.5%,但中国2009年的贸易跌幅只有14%,接着在2010年又大幅上涨35%。其中的含义是,2010年全球贸易大大低于此前2008年达到的顶峰水平,而同年中国贸易完全高于2008年的水平。最后,2009年经济衰退期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剧烈减少,2010年保持不景气的状况。2009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大幅减少,但在2010年猛增近2/3,达到1 850亿美元的新高峰。中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2009年确实缩减了几乎20%,但在2010年增长了37%,创下600亿美元的新纪录。虽然中国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成果,但本项研究的核心主题是,在中长期内维持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率需要建立全新的增长模式。

温家宝总理显然认同这一观念:为了确保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进行重大改革。2007年3月,在该年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道:“中国的经济增长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这是对一个经济体的特性所做的著名结论,而这个经济体刚刚创下11年来最高的增长率纪录,并且自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近10%,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经济体。此后温家宝总理数次使用同样或相似的措辞论述中国经济。胡锦涛主席也在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发表了类似的讲话。本章将分析可能是哪些因素导致温家宝总理这样描述中国经济的特征;下一章探讨为了使中国经济增长更具可持续性,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纠正各种不平衡现象。

有四种不同但互为补充的方法来考察一个经济体的结构,评估它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被视为“不平衡的”。第一种方法称为消费支出分析法,观察经济增长的源头,即需求的源头。消费(包括家庭和政府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需求的混合体是什么?它如何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第二种方法称为生产分析法,从供给的角度也就是产出结构来审视经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总产出的相对贡献是什么?第三种是收入分析法,着眼点在于员工、企业和政府收入的比重。第四种方法称做储蓄—投资分析法,分析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平衡。当国内储蓄超过国内投资时,这个国家必然出现国际收支盈余;反之,当储蓄少于投资时,将产生国际收支赤字。要认定造成国家外部不平衡的某个或某些特定原因,可以将全国储蓄总额和投资总额根据家庭、企业和政府各自的贡献单列出来。正如后面所述,如果按照这四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考虑,2002或2003年后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本章材料多为技术资料,枯燥乏味,但很重要。经济政策要对症下药,如果对潜在问题的诊断错了,那么药方基本上没有价值。这段话特别适合中国的情况,因为根据修正后的经济数据,有必要对形势的评估和国家经济不平衡的成因进行重大改动。例如,根据2010年夏发布的数据,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剧烈下滑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工资增长远远滞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造成工资占国民收入比重大幅下降,而归属于企业的国民收入所占比重猛增。然而,2010年9月发布的新数据显示,工资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但幅度很小,而归属于企业的国民收入的比重实际上保持不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