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贷款过度增长的批评没有充分考虑两个重要因素:金融杠杆的启用条件,以及早在2009年中期中国货币监管部门采取的减缓银行贷款增速的措施。2007年年末,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中国全部公共和私人债务约为41万亿元,即国内生产总值的160%。与之相比,美国同期公共和私人债务合计为48万亿美元,即国内生产总值的350%。金融领域差距最大:中国金融机构的债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而美国机构的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0%。因此,危机爆发时发达工业经济体的信贷市场出现冻结,美国金融机构遭受极大冲击,导致数家大型机构破产和美国信贷大幅萎缩。中国金融机构没有受到发达工业国家突如其来的信贷停滞影响,因而处于有利地位来增加贷款供应,以维持经济增长。在家庭贷款的金融杠杆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2007年年末,中国全部家庭负债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在美国这个数字不少于100%。与此类似,美国政府债务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是中国的2倍。只有在非金融企业领域,中国的金融杠杆超过美国,但差距不大。因而,中国家庭和政府承担新增债务的能力远胜于美国。简而言之,中国2009~2010年的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应归功于下面两个因素:一是金融体系能够提供新的贷款,二是家庭、政府和企业(后者能力较弱)能够承担新增债务。正如第三章将深入分析的那样,银行贷款在2009~2010年暴增,其中家庭贷款的比例大幅上升,从2008年的14%升至2010年的36%。相反, 2009年上半年,美国经济萎缩以及自那以后低于平均水平的复苏反映了美国家庭的去杠杆化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危机期间贷款过度增长这一批评,第二个值得思考的重要因素是:中国人民银行增加了对银行的窗口指导,并采取其他行动抑制从2009年中期开始的信贷膨胀。其结果是,该年度下半年新增贷款额不到上半年增加额的1/3。虽然2010年1月贷款额出现激增,但同月中国银监会宣布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减缓贷款增速,实现2010年金融平衡。银监会恢复了针对各家银行的强制性限贷政策,执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以阻止银行在该年第一季度或者前两个季度即用完大部分贷款限额。此外,1~3月存款准备金率每个月分别提高50个基点。这个举措使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并释放出这样的信号:2008年11月开始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转变为2010年的“结合市场环境变化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接着中国人民银行又上调基准利率,在2010年后期和2011年上半年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些措施是启动“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