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寻烦恼的三种形式(3):放大效应(2)

俄国作害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了一个善于将事情放大的人——别利科夫,他对自己和别人的任何一点小差错,都看得很严重,因此活得谨小慎微、战战兢兢,恨不得将自己装进一个绝对安全的套子里,凡事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一次,他看见自己暗恋的姑娘瓦莲卡跟她的弟弟柯瓦连科一起骑自行车,便吓得“脸色由青变白”,对同事说:“中学教员和女人都能骑自行车,这成何体统?”同事对此不以为然的态度,更是把他惊到了。他觉得对此事不能置之不理,决定做点什么,便抽空来到瓦莲卡家,对柯瓦连科说:“我对您还有一言相告。我已任教多年,您只是刚开始工作,因此,作为一个年长的同事,我认为有责任向您提出忠告。您骑自行车,可是这种玩闹对身为青年的师表来说,是有伤大雅的!”他还好心劝告说:“您还年轻,前程远大,所以您的举止行为要非常非常小心谨慎,可是您太随便了,哎呀,太随便了!您经常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上街时老拿着什么书,现在还骑自行车……”

没想到,柯瓦连科根本不领情,非常粗鲁地要将他赶出去。双方争执之下,别利科夫竟然被柯瓦连科揪着衣领,扔下了楼梯,这件“糗事”,又正巧被瓦莲卡和两位太太看见了,她们看着他的狼狈样,哈哈大笑。对别利科夫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他装病,酗酒,不好意思见人了。只过了一个月,别利科夫就去世了。于是,他终于被装进了套子——棺材,到了一个绝对安全、没有任何麻烦的地方。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麻烦和问题,应付麻烦,解决问题,本是生活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所在。因此,没有必要为了逃避麻烦和问题而放大问题的严重,那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和问题。

那么,遇到一些麻烦事,究竟该怎样确定问题大小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呢?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可以依循,即:成本与效益原则。你为那件事投入那么多,可能得到什么?你的投入和收获相称吗?或者说,值得吗?假如你不去投入,或较小地投入,可能失去什么?损失严重吗?将“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只要你认为值得,蚂蚁一样小的事都可以当成天大的事来办;如果不值得,天大的事都看成一只小蚂蚊,不必放在心上。

不生气的活法

一般来说,钱财方面的事,再大也有准数;心灵方面的事,再小也不宜轻视。只要把人哄高兴了,自然平安无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