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说,第二部分所有章节里的附加内容都是经验之谈。尽管有相关的贸易理论模型来解释我们探讨过的话题,但这些模型和早期我们讨论过的CGE模型一样有基本缺陷:都强调在一个宽泛的平衡框架里介入市场干预,这限制了它们分析市场失败和恐惧的能力。因此,那些囊括不了集中市场因素的模型无法充分解释开放程度是否会加剧生产者的集中化,没有囊括货币或资金因素的单纯交易模型也无法透视与资本蔓延有关的问题。有些模型分析得出的结果总是贸易收支平衡,这样的模型也无法用来分析风险以及与失衡有关的风险。囊括完全或固定就业率的模型也无法解释开放程度将导致国内失业等类似的关切。虽然目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在寻找中,但类似模型分析缺陷依然比比皆是。
我在此指出这些缺陷并非想在本书中举证或检验贸易理论的推论,相反,我想通过市场失败和恐惧的具体案例推断和检验它们之间在一系列跨境流动(包括贸易)中如何相互影响和作用。换言之,我在这里使用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法,但不同的是,我所采用的案例集中在能导致更广范围内失败和恐惧的问题。比如,全球变暖代表外部性带来的最严重后果,食品价格的猛增是全球风险蔓延的一个令人特别担忧的例子。在这里,我并非想依据现实单纯地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而是揭示存在于跨境流动和市场失败纽带间更多样的形式。
当然,在第二部分谈及的所有议题上,我并非是专家。事实上,如果说我在某个议题上被公认具有点儿权威性的话,那就是第五章谈及的全球集中化的问题。那为什么读者有必要读其他章节呢?因为在基于第一章所探讨的不同的世界观以及在此影响下,这些章节在解决我们当今许多关键议题上提供了简洁而恰当的方案。因此,这些章节为读者提供了辩论和探究的论点。前面提到,贸易专家在谈及全球化带来的潜在利益时思路并非开阔,本章节的论点再次证实这一观点。由于贸易模型往往忽视市场失败,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贸易专家会低估全球化可能带来的代价和好处。因此,除非我们认真地评估一下第二部分讨论的问题,否则我们可能方向不明确、行动迟疑。
最后,我对下面的章节做个简短的概述。第二部分主要谈的是,市场失灵和市场恐惧往往被称为限制跨境一体化的原因,但这种论调早已不合时宜。同时,哪里有问题出现,一般也会有预防性和解决性的措施来应对,而不必单方面地紧闭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