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相互碰撞的世界观(11)

世界0.0回归

倒退至世界1.0将造成很多大问题,世界1.0的拥护者也确实不能为当今世界提供新的解决问题之道。相反,应对经济危机的新思想已悄然出现,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是强调“社群主义”,而这正是向世界0.0转变的信号。保守派神学家菲利普·布朗德成为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智库之首,为其打造支持“大社会”反对“大国家”的政策。布朗德抨击斥责福利国家和自由市场理念,呼吁经济的重新配置,“创造并重塑人际交往”。左翼社会学家拉吉·帕特尔被美国的一派人称为救世主,他支持草根运动,宣扬对共同资源的共同管理,主张食物链地方化代替市场运作。

要实现这种地方化,就必须恢复当地的社会资本,这貌似合乎情理。但可以想象,这样的结局将会是:每周五去居委会开会,大小事务都由好管闲事的邻居负责。在经济学中讲地方化是荒谬至极的,因为单从就地采购这一环节来看,很多公司是不能实现的。举个例子,凯莉·科布是美国费城的一位服装设计师,她打算完全使用产自方圆100英里内的原材料做一套男式西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20个工匠用了500多个小时最终制作出一套普普通通的西装,但这套西装都不能和那些从商店买来的便宜货相比。即便如此,仍有8%的原材料产自100英里以外。

科布从这一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是可以满足自身的穿衣需要的,但要有合理的期望值,还需要一点儿精湛的技艺和独创性。”但在我看来,劳动成本提高百倍,原材料成本也大大上升,加之质量难以保证,这样的“地方化”是不可取的。要知道西装生产还不属于大规模经济。试想,一个小社会群体有没有可能完全依靠当地资源生产出规模型产品,比如电脑或者飞机?或许他们不需要飞机,但我肯定他们不会用不着电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