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从《民权法案》到《平权法案》(1)

作为移民国家,美国与众不同,特有极其复杂的种族问题。其中作为奴隶被强迫移民的黑人地位问题,虽经南北战争和《解放宣言》的大转折,但社会深刻歧见继续存在,长期折磨着美国人的心灵和肉体,至于妇女和其他族裔的平等地位问题,也都需在其后的长期“和平演变”中逐步解决。

美国独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妇女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19世纪后期,美国兴起了波澜壮阔的女权运动,妇女要求享有明确和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直到1920年8月26日,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才赋予全国妇女投票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期间,由于有黑人参加作战,军队中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这一事实推动了国内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之交,林肯签署《解放宣言》已近百年,黑人虽然早就不再是奴隶,但仍在多方面饱受歧视,特别在南方地区,种族隔离还相当普遍,黑人实际上还难于行使选举权。政府支持民权运动,例如任命黑人为高级官员和联邦法官,下令军事学院招收黑人,规定联邦建造或出售的住宅不得实行种族歧视,禁止州际铁路及公共汽车上的种族隔离,支持南部黑人选民登记运动,甚至动用联邦军队保护民权运动。但是民权运动没有取得社会共识和法律范畴的可靠保障,许多情况下矛盾反而激化。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布朗控诉教育局判决案”,宣布长期统治教育领域的“隔离但平等”原则为违宪。

1955年12月1日晚,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共汽车上,42岁的黑人女裁缝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拒绝把座位让给一名后来上车的白人男子。当时蒙哥马利市还实行公共汽车座位隔离制度,黑人须为白人让座。罗莎拒绝让座后,被咆哮的白人司机赶下汽车,并遭警察逮捕和处以罚金。罗莎决心用法律手段向这一不合理的制度发起挑战,从而激起了席卷全国的民权运动风潮。在26岁的黑人领袖、新教徒马丁·路德·金的带领下,全美爆发了长达381天的抵制巴士座位隔离运动,标志着一场现代民权运动的开始。翌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巴士座位隔离制违反宪法,罗莎也因此被称为“民权运动之母”。

1957年9月,美国阿肯色州小岩城9名黑人学生初次与白人学生同校上学时,遭到强势白人竭力抵制,掀起了一场种族对抗的大骚乱。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下令调用联邦国民军伞兵部队紧急空降,不是去镇压奴隶后裔的黑人,而是坚定地保护这9名黑人学生到校上课,贯彻黑白同校的平等人权原则。

1963年4月,在全美实行种族隔离最为彻底的南方大城市伯明翰,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和平示威游行,遭到阿拉巴马州州长华莱士下令袭击镇压,接着种族主义暴徒爆炸了马丁·路德·金的居所。美国总统肯尼迪派遣联邦部队前去,暂时平息了局势。但不久两名黑人准备在州立大学注册,华莱士州长亲自站到州大办公大楼门前,公开声称作为本州岛权力的化身,张臂阻止黑人学生入内。肯尼迪果断命令全副武装的国民警卫队开进校园保护黑人学生,迫使华莱士让步,黑人学生才按时注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