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管理的经典定义
——SBU头的岗位性质再认识
吴:李总,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常常呈现出好强、好斗的特点,为何?
李:我想,应该是销售人员的性格往往好胜好强吧。
吴:好胜只是现象而非原因。在我看来,业务相较于管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业务总是呈现失败或者成功两个极端。譬如一个订单,它必然出现两个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李:赞同,我们不是经常说,在营销领域不可能有常胜将军嘛。
吴:因为SBU头处在项目的中心,项目成功是他的功劳,而项目失败则是他的责任。
李:这样,他的生活,就是处在成功和失败的交替当中。
吴: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啊!
李:一个好的SBU头,因为他总是忙于制定和执行策略,所以总是沉浸在对与错的世界。他必须阻击错的,坚持对的,这样,他必然呈现好斗的特点。
吴:这就是一个SBU头必须接受的生活。成功了他喜悦,失败了他承受。这中间,还有许多误解、谣言、失误,这些他都要全部承受。
李:所以,一个SBU头在位的时间越长,好斗的特点就会越明显。
吴:这个要看组织具体的“执政环境”。
李:执政环境?
吴:您和我都做过大区总监,应该明白,真正让我们累的,根本就不是竞争对手如何如何,而是来自内耗。
李:深有同感。
吴:依我看,最大的内耗,应该是来自总部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的最大表现就是随意插手区域的事情。
李:是啊!总部一旦插手,项目的信息马上就不再归于一处,这样,项目就容易变得谁也不负责。
吴:许多项目失败,并非能力不及,其根本原因竟然是没有人负责。每个人都认为这个项目不是自己负责的。
李:相当于整个组织处在“无为”的状态。
吴:我把这种情况叫做组织的“弃婴”。这种“弃婴”现象,就是因为瞎指挥造成的。SBU头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有力而无处使啊!
李:这个“无为”的根本原因,竟然是总部的“有为”!
吴:正因为SBU头承担了项目的荣辱,可想而知,对SBU头的最大伤害,莫过于破坏其指挥权了。
李:嗯。
吴:所以,衡量一个组织能否留住好的SBU头,关键看总部是否破坏其指挥权。
李:原来如此。
吴:所以,SBU头这个岗位,本质上是一个专才的岗位,公司根本就不应该有“中层管理岗位”这个说法。所谓中层,不是管理岗位,而是专才岗位。
李:现在我能理解您所说的了。
吴:还记得我们前面聊的管理的经典定义吧?
李:不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吗?
吴:李总觉得这个定义其实最适合谁呢?
李:依我看,最适合的就是SBU头啊。因为SBU头是项目的操盘手,所以,他的工作性质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啊。
吴:很对。但是,总部对于操盘手,应该是什么态度呢?是指挥吗?
李:原来,管理的经典定义,竟然对总部的管理者根本就不适用啊!我们学的管理理论,只适合SBU头这类岗位,而SBU头其实是专才,并非管理岗位。
吴:对。这就是经典管理理论的谬误之处。
SBU头不是中层管理岗位
吴:管理学中有一些概念,如“中层管理”、“基层管理”,其实是非常害人的。要知道,任何组织,首要的问题必须明确组织业务和管理之间的界线在哪里。譬如在项目型公司的营销体系中,SBU头就是项目操盘的截止点。营销副总裁才是真正的管理者,营销副总裁下面的SBU头,都应该是业务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