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隋帝国的心腹大患(2)

589年,隋文帝杨坚派自己的次子、年仅20岁的晋王杨广率50万隋军挥师南下,消灭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在时隔369年后(从220年曹魏代汉算起)重新统一了华夏大地,建立起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帝国。

南陈灭亡后,高句丽上下突然紧张起来。高句丽人的紧张并非杞人忧天,这意味着中原王朝会像当年的汉朝一样,把战争的矛头指向边疆地区,塞外大草原和遥远的西域分别为东突厥和西突厥所占据,一时难以撼动,况且这两片区域也非传统意义上的“汉土”,而辽东,则是高句丽从汉人手中生生抢走的,自古都是汉家领土!

高句丽预感到隋朝迟早会派兵进攻辽东,所以很早就开始行动:一方面减少与隋朝的外交往来,一方面在辽东及沿海地区整军备战,严防隋军进犯。

隋文帝惊讶地发现,高句丽,这个坚韧而顽强的国家,竟然成了东北亚地区的老大,大有与隋朝一较高下的意思;而在隋朝所控制的辽西北部,还盘踞着两个新兴的少数民族部落——契丹和奚;在更远的东北,高句丽的侧后方,生活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和室韦部落也在慢慢壮大。

隋朝、高句丽、奚、契丹、室韦、百济、新罗、倭国、任那、伽耶……如此众多的势力,全部聚结在了东北亚范围内。小小的辽西,各派势力犬牙交错,相互博弈,各自寻找着各自的战略伙伴。

高句丽态度的转变引起了隋朝上下的注意,隋文帝也意识到了高句丽的威胁。在分化削弱北方最强大的对手突厥后,隋文帝把目光投向了辽东,并委派归附隋朝的东突厥启民可汗管理东北亚的各个少数民族。隋文帝对边疆少数民族主要采取怀柔政策,说白了,就是想息事宁人,能不打就不打;即便面对高句丽的“异动”,他也只是派使团前往平壤,以安抚之名查探动向。

然而,隋朝使团的到来让高句丽如临大敌。高句丽派出大批人马对使团严密监视,严格限制使团成员的行动。两国关系急剧恶化。此后,高句丽与隋朝之间爆发了两次军事冲突。

第一次是在598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征发骑兵一万余人突然进犯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率军击退。实际上,高句丽的目标并不是隋朝,而是讨伐归附隋朝的契丹,维护本国在东北亚的宗主国地位。

但是,高句丽的这一举动大大冒犯了隋朝的天威,也超越了隋文帝所能忍耐的底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