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袁世凯时代(1)

一、一桩血案引发的革命 二次革命

袁世凯是何许人也?为何他会在中国从专制走向共和的关键时刻成为风云人物?这要从甲午战争前说起。

袁世凯,字慰亭,河南项城人。其家族是地方名流、官宦世家。其叔父袁保庆为李鸿章淮军中人,借此关系,袁世凯在科举失意以后,就到山东投靠其叔父的结拜兄弟吴长庆,进入淮军谋职,开始了他传奇式的军旅生涯。

袁世凯初次崭露头角是在朝鲜。1882年,朝鲜汉城的驻军因为长期不发禄米而发动兵变,被朝鲜高宗的宠妃闵妃赶下台的大院君趁机煽风点火,发动兵变。士兵袭击了日本人所训练的“别技军”总部下都监,处决日本教官,并攻进了昌德宫,闵妃外逃。日本以此为借口,派出一个步兵大队、海军陆战队

150人和四艘军舰进行军事威胁,要求朝鲜惩凶赔款。为阻止日本干预朝鲜事务,清政府立刻派出了北洋海军威远、超勇、扬威等军舰前往朝鲜,并派吴长庆率军入朝。清军逮捕大院君押送天津,扶植闵妃集团重新掌权,阻止了日本的侵朝阴谋。事后,袁世凯被任命为清朝政府的驻朝代表。

短短两年以后,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三郎联合朝鲜独

袁世凯立党人金玉均等人发动“甲申之变”。这是一次朝鲜独立党人希望借日本的力量推动朝鲜改革的事变,天真的朝鲜独立党人根本不会想到所谓“引狼入室”的后果,一厢情愿地相信日本会帮助朝鲜实现现代化。袁世凯在这次事变中显示出了非凡而果断的处置能力,他应朝鲜政府要求率军入宫,迅速击败日本驻军,平定事态。袁世凯的表现引起了清朝上层的注意,他一跃而成为朝鲜的“太上皇”。

甲午战争以后,袁世凯的军事才能被淮系的首脑李鸿章所赏识,因此他向清廷极力推荐袁世凯。1895年,袁世凯开始被委以编练新军的重任,他在天津附近的小站练兵,这支军队成为他后来发家的资本。小站的新军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在练兵过程中,袁世凯还用官禄、金钱收买拉拢将领,把北洋六镇打造成为一支袁氏私家部队。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具有精明的政治眼光,他知道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戊戌变法前夕,他看到了康有为等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且自己的实力也不足以与慈禧太后、荣禄等人对抗,就主动投靠荣禄一方因而在戊戌变法之后飞黄腾达;继而又出任山东巡抚,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力主镇压,得到了外国列强势力的好感。他在李鸿章之后继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李鸿章经营多年的淮系势力也落入了他的手中,袁世凯自此成为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政府中的满洲上层对袁世凯极不放心,他们认为一个汉族官僚掌握大权是心腹大患。1906年,清政府将北洋六镇中的四镇收归陆军部直辖,又将袁世凯调为军机大臣,明升暗降,趁机削夺袁世凯的权力。特别是宣统即位以后,摄政王载沣对袁世凯早有不满,借“足疾”为名将袁世凯削职回乡。但这并不能彻底打倒袁世凯。在清廷中,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唐绍仪等北洋系的人布满朝廷内外,成为袁世凯的耳目爪牙。袁世凯身处河南彰德,却对朝中的局势了如指掌。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清政府无力控制局势,只能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趁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清廷最终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从而让袁世凯取得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接着,袁世凯就玩弄两面派手段,一方面派唐绍仪为代表与南方临时政府进行接触,一方面借列强的势力向临时政府施加压力。这两手果然奏效,在南方临时政府中,立宪派首先妥协,黄兴等革命党人也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希望袁世凯成为“中国的拿破仑、华盛顿”。最终南方临时政府与袁世凯达成了让权协议,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自己则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