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苦难的中国(7)

这是一曲历史悲歌。北洋海军的覆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李鸿章治军理念的落后,用人制度的缺失,慈禧太后为一己私欲挪用海军军费致使北洋海军多年未增新舰,装备和作战观念的落后等等,都可以构成这支舰队覆灭的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说,中日海军竞争的背后,是国家体制的竞争,是已经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国家和新生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直接对抗,是只专注于器物改革的“洋务运动”与以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为理念的明治维新之间的直接对抗,后者在这场竞争中更胜一筹。所以,北洋海军的失败是必然的,也由此为后人提供了无限深思的空间。

至此,清朝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李鸿章在1885年3月抵达日本,开始与日本谈判。在谈判桌上,作为胜利者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咄咄逼人,李鸿章则节节退让。4月17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

1. 承认朝鲜的“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

2.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3. 支付军费赔款二万万两(约合三亿日元);

4.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

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签订《马关条约》

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5.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6. 取消清政府在日的领事裁判权,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

7. 在条约批准三个月内撤出日军,但为保证条约履行,日军将占领威海卫。

《马关条约》让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为了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在此后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从而失去了更多的利权,而台湾的割让使这座宝岛与祖国分离长达半个多世纪。另外,《马关条约》规定了列强可在内地投资办厂,让列强得以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中国败于日本之手,不但使以“自强”、“自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成果全部付诸东流,也让帝国主义列强看到了中国的虚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国的狂潮。英、法、日、德、俄等国纷纷要求租借地,并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滑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