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苦难的中国(3)

就这样,马戛尔尼在中国一无所获。后来英国又派遣了阿美士德为首的使节团来华。这批人“运气”更差,他们又在礼节的问题上和清朝官方纠缠上了,连嘉庆皇帝的“圣颜”都没见着就被打发回国。英国人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打开中国大门的企图彻底告吹。

狡猾的英国人不会因此善罢甘休,他们在印度栽培一种“毒之花”,想用这种毒之花所产生的令人厌恶的副产品作为武器打开中国国门,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这场贸易战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二、一场“毒品引发的战争” 走向半殖民地

英国人选中用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商品就是鸦片。鸦片是一种药品,旧时用于医疗麻醉,但一旦大量吸食上瘾,就会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英国殖民者有着充足的鸦片货源。在把印度占领为殖民地以后,英国人就在印度大力发展罂粟种植业,并在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地设立鸦片加工厂,将罂粟果实成批提取为鸦片,然后由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价格收购,暴利出售给希望借此牟利的英国商人。这批见钱眼开的商人为了赚回成本,在暴利基础上再加暴利贩卖给中国,并换回他们需要的生丝、茶叶等等。生丝、茶叶等中国特产又被销回英国本土,换成英国的工业产品销往印度换取鸦片。这就是英国人的“三角贸易”。

鸦片给中国带来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白银的疯狂外流。由于鸦片走私泛滥,中国每年都有价值数百万元的白银通过鸦片贸易渠道落到英国商人手中,换回的是这些害人之物。清朝的官吏、士卒、百姓中都出现了成天沉迷于吞云吐雾而不务正业之人。一些官吏与鸦片贩子勾结,大肆索贿,为鸦片走私大开方便之门,一些士卒则一手持战场上杀敌护命之枪,一手持塞满大烟的烟枪,被百姓戏称为“双枪兵”。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一批有识之士上书称:如果再不严禁鸦片,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所描绘的“恐怖”前景令道光皇帝深感震撼,清朝政府终于下了严禁鸦片的决心。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禁烟最前线。他一到任,立刻下令严禁贩卖和吸食鸦片,并命令洋商在限期内呈缴所有鸦片。由于林则徐的强硬态度,英美鸦片商人被迫在5月底交出了200多万斤鸦片。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将这些害人之物公开销毁,大快人心。

中国的销烟运动引发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战争狂热,以外交大臣巴麦尊为首的一批人叫嚣着要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在巴麦尊的推动下,英国政府迅速作出了派遣舰队前往中国的决定,而英国在广州的代表查理·义律也频频挑衅。1840年6月,英国的东方远征军抵达广州附近的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事实上,对于英国来说,鸦片战争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在19世纪中期,远洋军力运输完全依靠海运,何况当时还没有苏伊士运河,从英国本土到中国必须要绕过非洲南端,即使从印度集中兵力到中国也需要一两个月,何况英国还无法把全部兵力都抽出印度。所以,英军在中国战场所能投入的兵力最多只有一万余人,最初的侵华英军只有4000人。英军虽然装备先进,但只要中国方面坚决抗战,严密防备,英军就无隙可乘,林则徐在广州的防御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清廷中既不乏琦善、耆英等畏敌如虎的软骨头,也不乏奕山、奕经等不懂军事的窝囊废。清军连战连败,朝中的妥协派鼓噪成一团。1842年7月,英军侵至南京,惊慌失措的清朝政府决定立刻派人议和。

议和的代价十分惨重,中国必须割让香港岛,开放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并赔偿2100万银元,同时还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紧接着,英国又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直接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并为将来获取更

签订《南京条约》

多的侵略权益开了一道口子。英人还借此条约获取了通商口岸的居住权,一个又一个的洋人“租界”就在通商口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