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1)

第三辑 语文教学可否多元化

语文教学可否多元化

镇西:

你好!

前次来信你谈到语文教师的个性,这使我想到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整个社会也由一元向多元过渡,经济形式的变革,对人类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选择”已经成了人们一种习惯的行为方式,以自选为特征的超市购物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购物方式,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个性需要成了人们选择的主要依据。应该说这是符合人性特征的。人是有个性不同的,文学也是多元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多元的。然而语文教学恰恰是一元的。

语文教材是一元的,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一统天下。四川曾经也编了自己的教材,但最终无法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竞争,匆匆退出历史舞台,有些省市使用自编的教材,但也是一种教材一统天下,最多是两种,比如上海市有H版和S版教材,然而不论是人教社教材还是省市自编的教材,骨子里都是一样的,都是文选式教材,都是一种教材模式。不同的人(阅读兴趣不同,个性爱好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语文程度不同)读的是同样的教材,毫无选择余地,甚至学校也没有选择教材的权利。教材可不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文选式的,也可以是专著式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完全可以阅读经典著作,以之为教材:可以是按照文体编排,也可以是按照语文能力编排,还可以是按照年代先后编排等等。

教法的一元化,从总体情况看,语文教学依然是按照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从头至尾地分析一遍,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一统天下,以前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问,或者是问和讲的综合,始终脱不了分析课文的模式,我们很可以问一下:语文教学不分析课文可不可以?在语文课上,就是朗读课文可不可以?就是背诵课文可不可以?文章解读方式的一元化,对选录教材的文章,我们的语文老师和同学只能从好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去欣赏吸收,不能说一个“不”字。我们的解读必须紧扣教学参考书,紧扣各种标准答案、标准说法,不能越雷池一步,不如此,就会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就会乱,就无法评定谁的分数高低。一篇文章应该分三段还是分四段,不必争论,就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说法。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来是可以有多种答案的,语文本来就是多义的,人看文章的角度也可以是不同的,何必要千篇一律、人人一样呢?鲁迅谈到对《红楼梦》的阅读,不是说过不同的人读会读出不同的东西来吗?对文章的解读本应该是多元解读、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