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

“少吃”是指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减少每天所摄入的热量。可以采取减食法或不完全断食法,如平时吃两碗饭改为一碗半,或每周断食3~4个晚餐,经过几星期至数月不等,血液生化指标和体重都会得到改善。坚持少吃就会收到轻身延年的效果。

少吃、限制能量摄入并不是不吃或吃得越少越好。营养物质缺乏、营养过剩或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失调,都有可能诱发疾病和加速人体衰老。限制能量摄入是指在满足人体各种基础营养素需要以及保证膳食平衡的前提下,减少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特别是要限制食用纯热量的食物和动物性食物。而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一定要保证满足需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食品。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每日摄入以20~30克为宜,盐的摄入每日不要超过6克。

平衡膳食是指能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热能及各种营养素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平衡膳食要从饮食的合理搭配做起,也就是要吃多样化的食物。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近50种,缺一不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其中,水果、蔬菜、五谷杂粮、薯类等都应出现在餐桌上。

此外,还应科学安排一日三餐的比例,这样才能符合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正常需求。因此建议一日三餐按3∶4∶3的比例分配,正像我们经常讲的“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一样。这是因为白天工作量大,能量消耗就大,饮食的营养应该满足身体消耗的需要。而晚上要休息了,人体的各器官也该休息了,就应当少吃。否则,吃得过多,人虽然休息了,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还在不停地紧张地工作,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对身体有害。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他们有许多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通常日本人每顿饭都会生吃新鲜蔬菜,一碗带豆腐的酱汤、几片肉或鱼、一小碗饭,吃的也就是中国人饭量的一半。

而我国很多家庭依然有“早餐吃得少,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饱”的饮食习惯,这是非常有害的饮食习惯。

节食与长寿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比较一致的认识,并得出“限食可以长寿”的结论。美国科学家推论:“人类因多食而早死。”如果采用“少吃”这种饮食模式,人类的寿命概率可望延长20~30年。 2007年11月,澳大利亚科学家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少吃20%就能让寿命延长20%。这项研究告诉人们: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

少吃可以减少内脏中脂肪的囤积。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告诉我们:胖人要少吃,因为肥胖的人不改变饮食习惯,其健康状况只会每况愈下。佛家认为“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就是人体有病是一种自然生理反应,少吃可以使胃肠得到充分休息,减轻机体消化系统的过度负荷,使免疫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吃得少有助于身体康复,提高人体的自愈力。老年人要少吃,因为老年人所需热量少,饮食过量会增加器官负担,加速衰老。

美国布法罗大学2007年12月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少吃可以把内脏和血管中囤积的脂肪“赶跑”,提高运动和反应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少吃更有好处——不仅可以控制餐后血糖,对于血糖稳定也是大有益处的。除此之外,也有大量研究显示,少吃可以降低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佛家有一句饮食养生的名言:“吃得多是吃得少,吃得少是吃得多。”这句话讲得既精辟又有科学哲理。意思是平时每顿饭少吃,不伤身就会长寿;而每顿饭多吃,就会伤身短寿。常言道“食饱伤人”,这也是很多长寿老人饮食养生的经验总结。

美国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轻微饥饿,有助于防止一些常见病,从而可延长寿命。其原因在于,细胞死亡是衰老的重要原因,而轻微饥饿会激发人体潜能,拯救细胞使之免于早亡早死。这和我们传统的饮食养生经验不谋而合,即“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