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女孩的肝、肾和肠等器官都恢复了功能,但脑还是没有反应。CT扫描显示,女孩的整个脑部都有肿胀的迹象,这是弥漫性损伤的特征,但脑部没有任何区域死亡。所以,医生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在女孩的颅骨上钻一个小孔,放入一个探头以监控脑压,并通过控制脑液和使用药物等手段不停地对脑压进行调整。在随后的一周多时间里,女孩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但最终,她渐渐地苏醒了过来。
首先,她的瞳孔对光线有反应了。然后,她能够自主呼吸了。终于有一天,她张开了双眼,从昏迷中醒了过来。溺水两周后,这个女孩出院回家了。虽然她右腿和左臂部分瘫痪,说起话来还有些模糊,但只要经过大量的康复治疗,就可以在5岁前完全恢复。生理和神经检测都显示,她和其他女孩没什么两样,完全是一个健康的正常人。
这个故事之所以令人惊奇,并不只是因为医生能够把一个进了鬼门关两小时的小女孩拉回人间,而且还因为他们能够在混乱的医院里有条不紊地成功实施那么多复杂的治疗步骤。人们常常会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场景: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急救人员用力按压其胸部,并对其实施人工呼吸,随着溺水者一顿咳嗽,肺部的积水被咳出,心跳恢复正常,神智也变得清晰了。但在现实中,急救可没有这么简单。
为了挽救这个小女孩的生命,数十位医护人员要正确实施数千个治疗步骤,比如在插入血泵导管的时候不能把气泡注入病人的体内,要时刻保证各种导管、女孩敞开的胸腔以及她与外界接触的脑脊髓液不被细菌感染,他们还要启动一堆难伺候的设备,并让它们维持正常运转。上面提到的每一步都很困难,而要将这些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一个不落地做好更是难上加难。在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没有太多自由发挥的余地。实际上,很多因溺水而心脏停止跳动的孩子没有被挽救回来,不是因为他们的心跳停止太久了,而是因为其他各种原因,比如机器坏了,手术团队动作不够快,或者有人没洗手,导致患者发生了感染。虽然这些案例没有写进《胸外科年鉴》中,但它们非常普遍,只不过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