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红色账簿(38)

李大钊之死使武汉国民政府下定决心:暂时搁置东征蒋,集中力量继续北伐,消灭共同的敌人奉系军阀张作霖,然后再图东征讨蒋。

这一次北伐不同于从广州开始的第一次北伐。起点是武汉,目标是黄河流域。

前线的战事还算顺利,有冯玉祥在西北接应,北伐军一路斩关夺隘,驰骋中州。

问题出在革命的后院。

在这一年的5月13日和21日,在相隔不到十天的时间内,武汉和长沙相继发生了国民革命军夏斗寅部和许克祥部叛变事件。

夏斗寅是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如果以出身而论,夏斗寅是典型的贫下中农,他早年丧父,母亲靠帮别人织麻纺线、缝补浆洗养活了夏斗寅。十三岁时母亲也因病去世,少年夏斗寅生活困窘,背井离乡,只好在武昌当了新兵。

夏斗寅的发迹颇具传奇色彩,他虽然出身贫家,却生得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很快就被提拔成湖北新军的大队副,出任湖北陆军第一师掌旗官。后来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在孙中山的“护法战争”中作战英勇,深得上司赏识,被提拔为工兵营营长。

夏斗寅独立门户是缘于一笔意外的横财。在军阀混战中,夏斗寅兵败逃跑,途中忽见路旁水田有一口大号皮箱半浮半陷于淤泥之中。捞上来打开一看,竟装满了钞票!也是夏斗寅命该发迹,换做一般人,此时早就携带飞来横财回老家买房置地、过安逸生活了。偏偏夏斗寅不甘就此罢休,心想这箱钞票莫非是上天助我?于是雄心陡起,决定重起炉灶,大干一番。

夏斗寅找了一个三岔路口,将一块红布绑在树枝上作为招兵买马的旗帜,见到路过的散兵游勇便高呼:“跟我走吧,我这里有饭吃!”溃兵们见他军官打扮,相貌不俗,便纷纷聚拢旗下。那时的招兵很简单,只要年轻力壮,吃上一顿饱饭,给上几块钱就行,竟也招了数百人入伙。夏斗寅利用飞来横财作为启动资本,在湘鄂边界聚草屯粮,重新拉起了队伍,后来受了招安,官拜湖北新兵训练总监,后来又加入国民革命军。因其捡了一口皮箱而发家,人送绰号“皮箱将军”。

夏斗寅反叛武汉,主要是因不满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加之蒋介石许以重金收买,遂趁北伐军主力远在河南之机发动兵变,攻打兵力空虚的武汉。武汉乃革命的心脏,若武汉有失,则北伐前功尽弃。

为了对付夏斗寅,武汉政府紧急搜罗了一些留守的部队,包括正在武汉中央军校上学的学生,勉强成军交由大将叶挺率领,对抗夏斗寅。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时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成了一种图腾。以军事长官名字命名一个团,这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在第一期的北伐中,叶挺率领独立团为正印先锋,一路斩关夺隘,一个团敢进攻北洋军阀的一个师。尤其是贺胜桥和汀泗桥两场硬仗,直杀得北军吴佩孚主力丢盔卸甲,溃不成军,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

叶挺的部队还是共产党最早控制的武装力量,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战斗力是因为率先实行了官兵平等的新型制度。虽然军事指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但在党内会议上则不分上下级,均可互相批评,少见其他部队长官欺负士兵的情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