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贯通古今的史学典范

  

《史记》是司马迁用尽毕生精力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称为《太史公书》。司马迁在书中记载了从上古时期的传说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包括哲学、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可以说,《史记》是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历史典著,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领悟写出了中国第一部优秀的充满智慧的纪传体史书。通观中国历史的发展,足以看出《史记》对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各个帝王或学者,从古至今无不精读《史记》,其所展现出来的大智慧和一些治国策略也是值得后人们学习的。

《史记·货殖列传》是司马迁专门记录的一些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列传。其中,司马迁定义的“货殖”指的是为了谋求财富而从事的商业活动,他所描述的这类商业活动和经济范畴十分广泛,包括农业生产,游牧、捕鱼业以及冶炼等技术的发展和经营,对后世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其中的商业哲学和智慧也被众多的经济学家所欣赏和推崇。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只有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仪,百姓不缺吃穿了,才会知道荣辱与共,同时还指出,利益产生于富有而弃于贫穷,即所谓的君子富有了就喜欢实施仁义之事,而小人富有了则将财富用在其他地方,百姓们富有了则仁义之心就有了。因此,《史记·货殖列传》提出天下之人皆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是天子诸侯依然会为贫穷而担心,何况是那些本就清贫的百姓呢!司马迁的这段话说出了许多善于思辨者心中的疑问,天下之人无不为利而来往。司马迁之所以写下这句话,就是要让人们知道在金钱和财富面前,人是可以为之动容的。对于君主来说,要想国家富强,就要重视经济的发展,这奠定了后来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说法,而且通过千百年来的认证和实践,这个道理确实是正确的。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强盛和繁荣不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也没有哪一个统治者的稳固统治不是建立在国力强盛和经济繁荣之上的。

《史记·货殖列传》中还讲述了陶朱公商圣范蠡的故事,通过范蠡的创业和商业上的成就表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除此之外,还体现了范蠡本身的政治魅力,他曾辅佐越王勾践,而越王成功之后,他却悄然身退,不但躲避了政治上的迫害,而且还得到了财富,展现了一个商人和政客之间的联系,以及范蠡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些内容都是司马迁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且也警惕着后来人,不但要眼光长远,淡泊名利,还要学会在恰当的时机功成身退,学会自保,等等。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意思就是致富并不能只靠固定的行业,而财富也没有一定的主人,有本事的人能够得到财富,没有本事的人则就会人财两空。这也从侧面说明精打细算和勤俭节约才是致富的正路。但是真正想要致富的人还必须出奇制胜,拥有精明的头脑。《史记》中关于经济和商业发展的智慧被众多有头脑的人或者是帝王所采用,尤其是在唐朝和宋朝时期,一些古代的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并且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人们之所以会欣赏和推崇《史记》,是因为司马迁用真实的笔触记录并展现了历史,而几乎历史上的各种有特色的人物都成为了司马迁笔下的智者。另外司马迁还十分注重现实,凡是他接触的有一定的内涵的人,他都会将其记入《史记》中。

《史记》也提到了很多人内心思想中的一些所谓的看不开的事情是如何放下或者看开的,并利用这些人情世故来成就大事。这种智慧在《史记》中非常多,并且非常值得人们学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