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们的身体,不只看到疾病

庄子在《养生主》的开篇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讲的既是做学问的道理,也是养生的道理。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各种各样的知识铺天盖地而来,学习的时候,应有计划地选择,不宜盲目追逐无穷无尽的新事物、新概念,那样只会让你陷入混乱,无法真正地提高自己。

治病也是这样。现在每年都会出现几十个新病种,旧的疾病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每年审批通过的新药也有相当的品种,但是药品研制的速度依然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这就是以有限的研发力量,去追逐无限的新疾病。

前几天有一个医生感慨地说:“要是有一种能够自动研发新药的机器就好了,出现一种新病毒,马上能研制出一种新药。”这种幻想中的机器能否成为现实呢?

其实这样的机器早就出现了,那就是人体。例如抑制病毒用的干扰素,最初就是从人体的淋巴母细胞和白细胞中提取的。病毒入侵人体,人体就自然产生出抗病毒的物质。天地生人的时候,就已经让人体成为一个包含检测、研发和制造等诸多功能的制药厂了。

人体研发药品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需要医生做什么呢?那就是提供原材料、畅通渠道、清理产生的垃圾,这样就够了。越俎代庖的治疗方式,事倍功半不说,还会损害人体这个天然制药厂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人体这个大制药厂,有时候也会失调,这个时候医生怎么办?经济学中有一个术语说得很好,那就是“宏观调控”。不是直接干涉,而是通过调节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畅通气机,消除痹阻,让人体自然恢复驱邪除病的功能。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什么?那就是省力。这里存在一个杠杆效应,可以四两拨千斤,你只要用很少的力,就可以收到很大的功效。同时,它也不会破坏人体自身的机能,所以副作用和后遗症都很少。

2003年SARS流行时,我们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吕炳奎先生以我、焦树德等几位老中医的名义写信给温总理,希望发挥中医的作用,抗击SARS。5月8日下午,吴仪副总理与在京的知名中医药专家举行了座谈会。当时我坐在右边第一位,我很激动,发言说:“单靠西药治疗‘非典’是片面的,一定要中医直接参与防治‘非典’,中医要在防治‘非典’的第一线,根据病人的情况,诊断、立法、处方,方能收效。”后来广东省中医院将中医药防治“非典”的经验推广到了香港,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证明了中医参与新病种防治的必要性。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医药针对的目标从来不是单纯的疾病,不仅仅是病毒,更重要的是人体综合抗病的免疫力。医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宏观调控,既看到直接引起疾病的病因、病证,又要看到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既看到局部又看到整体,既强调驱邪又强调扶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