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皮纸:唐朝工艺的时尚再生(2)

第一步是备料。从山上砍回构皮麻之后,把树干放在火上来回烤10来分钟,树干受热后,从根部用力拉扯,构皮麻的树皮就会完整地脱落下来,这就是制作构皮纸必不可少的原料。以前,李晓勇都是自己到山上去砍树并取料,但这几年基本都是到镇上去买。在石桥一带,一些住在山上的村民会利用农闲时间砍伐构皮麻后向李晓勇这样的造纸户出售。他们是构皮纸这道产业链上的上游环节。树皮取下来后,捆绑成几公斤一扎,浸泡在河水里,以便让原料脱去胶质。浸泡的时间根据时令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夏季泡两三天,冬季要长一些,七八天左右。树皮泡净取出,先滤干水分,再把它们一层一层地整齐码放在甑子里,每码一层,都要加入适量的石灰并压紧。整个甑子全部放满后,上面要用塑料布密封。

第二步是煮料。煮料一般都是在村子外面的空地上进行。煮料之前,先用石头砌一个巨大的石灶,石灶上安置一口直径半米以上的大锅,锅上安放木桶。每只木桶能容纳几百公斤树皮。从甑子里取出来的树皮放进木桶后,石灶下面架起柴火,要蒸煮一天一夜。因此每到煮料时节,石桥村外的河滩上,一人高的木桶此起彼伏,石灶里烟火弥漫,空气中游动着构皮麻被蒸煮后散发出来的青涩味儿。蒸煮之后,用铁钩把热气腾腾的树皮从木桶里捞出来放进河水,让河水冲掉上面的石灰;之后,再摊放在空地上。黔南的阳光炽热明亮,可以起到天然的漂白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煮料这一环节一般要进行两次,其目的就是使构皮麻的颜色尽量白皙,所含杂质尽量减少。

第三步是舂料。制纸的前夜,把选中的树皮放进河水里浸泡一夜。早晨,再把它从河里搬回家,放进家家必备的脚碓。通过脚碓,把树皮舂打成浆。石桥村的河边有一间水碓房,里面安放着一台木制水碓,据说与《天工开物》一书中的水碓绘制图基本相同。但现在,大多数人打浆都不再用水碓或脚碓,而是用电动的机械打浆机。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使整个制纸过程中最艰苦的劳作变得轻松一些。构皮麻舂打成浆后,放进两米长的布袋里,用一根特制的木棒在里面来回搅动,并用水不停地冲洗,以便除去里面的杂质。这一步完成后,就可以把过滤后的纸浆倒进抄纸槽,用打槽棍将其打匀。打槽时间的长短将决定成品纸张纤维的粗细。每打满一槽,大约能制作1000张纸。在往抄纸槽里铺料时,还得往里面加入一种由岩山根或猕猴桃藤制成的滑药,其目的是为了使制作出来的纸张均匀光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