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杨贵妃的荔枝(3)

有一个细节透露了包括汉武帝在内的帝国要员们对荔枝的极度看重: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一座专门种植奇花异草的宫殿,宫殿名字就叫扶荔宫。但是,这座扶荔宫并没有如汉武帝所希望的那样,在夏天结出浅红色的荔枝。这些大老远从南方运来的荔枝苗不久就全部死掉,无一生存。汉武帝时代大约没有农学家,不懂得荔枝对气候和土壤有特殊要求,于是乎接下来的几年里,年年都要从遥远的南越往长安搬运荔枝苗。在绝大多数荔枝苗先后枯萎而死之后,扶荔宫中只留下了唯一的幸存者。这株硕果仅存的荔枝虽然春天不开花,夏天不结果,汉武帝仍然视若珍宝。不料,就是这唯一的一株荔枝,最后也死掉了。为此,汉武帝龙颜大怒,竟下令把负责管理扶荔宫的数十名官员悉数处死。

荔枝的绝妙口感,加上产地遥远,一枚难求,因而中原才对荔枝视若珍宝。大约从唐代开始,荔枝更为广泛地进入宫廷和达官贵人府第,但即便是权倾天下的皇室,或者享尽人间富贵的王侯将相,也只能偶尔有几颗解解馋而已,不可能像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岭南那样“日啖荔枝三百颗”。正因物以稀为贵,荔枝才被文人们奉为“人间第一至味”和“水果之王”。东汉文人王逸在他的《荔枝赋》中,极尽对荔枝的赞美:“修干纷错,绿叶蓁蓁,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若繁星之著天……口含甘液,腹受芳气。兼五滋而无常主,不知百和之所出;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唐朝宰相张九龄因身份特殊,得以经常进出内廷,蒙皇上垂爱,赏赐他吃过几回荔枝。张九龄把荔枝的美味讲给朋友们听,朋友们竟然不相信,张九龄于是煞费苦心地专门写了一篇《荔枝赋》作知识普及。

遍数历代名人与荔枝的关系,最为大众所熟知的,非杨贵妃莫属。其原因,大抵由于杜牧那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以降,一直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典故之一。为了讨心爱的女人的欢心,唐玄宗不惜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送新鲜荔枝。千年之后,到底是玄宗因溺爱贵妃而误国,还是每个王朝都有其盛极而衰的大道周行的轨迹,这已是见仁见智的事了,独有杨贵妃对荔枝的钟爱,还被人津津乐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