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杨贵妃的荔枝(2)

8世纪之初,中国正值史家们称道不已的盛唐,也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开元盛世。关于开元盛世的盛况,曾有过亲身体验的杜甫多年后作诗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后世的史家们对这个时代的回忆与总结更是饱含激情与梦想,《世界史纲》作者、英国学者韦尔斯说:“七八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当时欧洲人民尚处于茅舍坞壁的宗教桎梏之境,而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进入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的境域。”周时奋先生则总结说:“盛世其实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满足感,一种在物质充盈前提下心境的宁静与自豪,一种无处不在的、仿佛触摸得到的富裕,繁荣和安全感。”

这些大家们的言说,无不高屋建瓴;但我以为,要想最直观、最能见微知著地体现盛唐雄风和这个伟大帝国的物力人力,其实只需一种水果就够了。如果把开元盛世比作一台气象万千、极尽奢华的宴席,那么这水果至多只能算宴席上一道微不足道的甜点,但是,正如微不足道的甜点也能真实生动地反应宴席的品质一样,这水果,作为一个伟大帝国的生动细节,也隐约地展示了帝国的冰山一角。后人能够凭借这水果,把想象的探针伸向那个逝去了的辉煌时代。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断言:这水果和一个仪态万方的美人、一个浪漫多情的皇帝,共同书写了大唐帝国的千古传奇。

来自南方的尤物

这水果就是荔枝。荔枝原名离支,关于它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作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其名字的由来,唐人宋应解释说:“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剥取其枝,故以为名。”

海南和广西地区的野生荔枝林直接表明,中国就是荔枝的原产地。作为一种热带水果,荔枝主要生长在北纬18°-28°之间,也就是我国南方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四川等地。历史上,由于荔枝产地远离中原,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因此,一直要等到西汉初年,姗姗来迟的荔枝才由边疆进入内地,中土人士才得以品尝它的甘美。据史料载,西汉初年,割据今天两广一带的南越王尉佗把荔枝当做珍品向汉高祖进贡,这可能就是内地人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来自南方的果实。皮薄色艳、肉厚汁丰的荔枝,像一个来自南方的尤物,立即吸引了内地人好奇的目光。此后,到汉武帝执政期间的元鼎六年,汉军攻破南越都城,南越王投降,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割据。当汉军把南越王宫多年的收藏全作为战利品运往长安时,也没忘了把原产南越所辖的交趾一带的荔枝树苗一并运往长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