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杨贵妃的荔枝(4)

白居易在四川出任南宾(即今重庆市石柱县)太守时,当地出产荔枝,大饱口福之余,他特意令画工绘制了荔枝图,并亲自作序。这篇序中,他总结了荔枝的保存时限: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也就是说,在杨贵妃时代,荔枝的保鲜期不超过5天。长安及其附近皆不产荔枝,荔枝必须来自南方,这盛产荔枝的南方,大抵不外乎以下几处:福建、两广、四川。关于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最权威的史料《新唐书·杨贵妃传》中有记载,可惜没言及荔枝来历,而仅仅说:“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那么,现在留给我们的问题就是:杨贵妃为之一笑倾城的荔枝,到底来自哪里?

遍布帝国的神经

要了解杨贵妃钟爱的荔枝来自哪里,必须先了解唐代及整个古代中国的交通状况。只有在对彼时的交通状况有了一个充分的洞察后,我们才能更加真实地打探到来自杨贵妃喜爱的荔枝的消息。

先秦以前,诸侯分据,各个国家地盘都不大,由首都到治下各地的距离也不算遥远,因而没有一个成制度的国家交通体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一个完整的大帝国横空出世,要使政令统一,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从帝国首都到最遥远的边疆之间,都必须有强有力的手段保证政令畅通。这时候,作为帝国统治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驿站--应运而生,并在中国延续了2000年。

从秦到唐,时间过去了将近1000年,而驿站制度也在这将近1000年里,改进得更为合理。史料称,唐朝的驿站制度主要沿袭汉朝,30里一置,也就是说,全国各地被称为官道的主要交通线路上,每间隔30里,就必然设有一处驿站。据统计,从唐朝初年到唐玄宗时期,全国一共有1639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兼备的驿站则有86个。据此估算,唐玄宗时代从事驿站工作的人数约在20000以上。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盛世,乃2000年封建史的全盛期,其时国力强盛,体现在驿站上,则表现为“驿与传合一”,驿取代了旧日的传舍,其任务由过去只传递紧急文书,扩大到接待、运输等方面。驿站的功能与作用侧重于10个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公文书信,……紧急军情的报告,……官员赴任,派遣官员前往怀柔少数民族、平息内乱或镇压农民起义,……贡品运输;小件物品运输。”(《中国古代邮驿史》)。总之,驿站这种贯穿古代中国之始终的制度,在唐代得到极大发展,唐代的驿站也比此前任何时代都更为发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