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旋在云端的隐秘通道(12)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正是嘉措拉山垭口挺拔的高度,以及身处极高山环绕之中的近月楼台之便,使得它成为观看世界最高峰的最佳地方之一。我们抵达垭口那天,恰好赶上了一个天气晴好、阳光灿烂的好日子,站在垭口向南眺望,天边一排排雪山如同白色的波浪起伏在云端,其中形如金字塔顶的最巍峨的那一座,就是珠穆朗玛峰。其实,在嘉措拉山垭口,不仅可以眺望到珠穆朗玛峰,如果运气足够好,还可以眺望到8201米的卓奥友峰、8516米的洛子峰和8463米的马卡鲁峰。在同一个垭口能够眺望到4座8000米级的极高峰,这在318线甚至全世界所有公路翻越的垭口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空气纯净,加上阳光灿烂,高原上的能见度好得超乎寻常,它使得你在眺望那些远处的东西时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它离你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比如从嘉措拉山垭口眺望珠穆朗玛峰时就是如此。这座世界最高峰仿佛就在伸手可及的前方,我似乎能清晰地看到北坡的冰川与裂谷。但事实上,嘉措拉山垭口距离珠峰还有上百公里。

登上嘉措拉山垭口,就算进入了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垭口的牌坊、玛尼石和风马旗都成为远道而来的游人们最值得拍照留念的标志,劲风凛冽的垭口常有车辆停下来。在当地人看来,这是一个可以提供商业的机会:不少当地人拢着衣袖站在垭口,大人向游人兜售从山谷中捡来的蘑菇,小孩则身着地道的藏装,陪客人拍照。可以肯定,这些生活在极边、极高、极寒地区的人们,他们从来不会产生“生活在别处”的怀疑,对他们来说,生活就在这里,在珠峰美丽的夕光下,在嘉措拉山垭口呜呜作响的风雪中。

通拉山:通往南亚次大陆的门户

沿着318线一路风餐露宿,我们终于抵达了通拉山。位于聂拉木县境内的通拉山垭口,标志着漫长的318线到此已快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通拉山既是318线上的最后一个垭口,也是自古以来由西藏通往南亚次大陆的门户。

在日喀则札什伦布寺里,保存着一方古老的石碑,这块石碑被称为重修关帝庙碑,碑文记载了地处中尼边境的通拉山垭口发生的一桩历史往事:乾隆五十六年秋天,廊尔喀(即今尼泊尔)当局以僧人沙玛尔巴为内应,暗中派兵进攻札什伦布寺,企图劫掠寺中财物。札什伦布寺僧兵及附近居民因事发仓促,一时间四散逃走。都司旭南鹏率绿营兵七八十人据险坚守,廊尔喀军队攻打了8个昼夜也未能拿下这座算不上多么坚固的寺庙,最终只得悻悻撤军。在从札什伦布寺返回廊尔喀途中,行经通拉山垭口时,这支军队遭遇了可怕的暴风雪,以至于“众贼僵毙,不可胜计”。次年,清军将领福康安率军进藏,七战七捷,廊尔喀举国震慑,不得不纳表称臣。事后,西藏军民以为廊尔喀军队在通拉山垭口遭遇雪灾,乃是关帝显灵,于是为关帝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