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旋在云端的隐秘通道(6)

安久拉山垭口很平缓,举目四望,到处都是一块接一块的草地,草地与草地之间是小小的积水潭,当地人称为海子。在垭口附近,有一个面积稍大的海子,那就是安久拉海子。这个面积有几平方公里的海子静静伫立于垭口,清澈的水面倒映着周遭的雪山和蓝天上的白云,海子周围的草地上,偶尔能见到骑在马上的牧人,他们赶着牛羊,慢慢走向草原深处。所有经行这里的人都忍不住要停下来,纷纷以海子为背景,拍上几张照片。然而看上去平静漂亮的安久拉山,其实也有着不时发作的狂暴。据在当地生活了20多年的四川老乡郭春海讲,安久拉山垭口附近曾经在上个世纪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雪崩,造成57人当场死亡。

从安久拉山垭口下行到西坡山谷,路途约20公里,其间有一段极为危险的塌方路段:狭窄的公路一边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深谷,一边是松动的、随时可能有石块坠下的峭壁。前些年,有关方面专门修建了安久拉长廊--就是在公路上方修了一条水泥棚顶,在面临深谷的一侧修了一道围墙,相当于给经行此地的车辆套上了安全帽。车行长廊中,光线从棚顶和围墙的缝隙间透过来,让人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仿佛在玩极品飞车的错觉。

在安久拉山麓,静卧着著名的然乌镇。然乌镇得名于与之咫尺相隔的更加著名的然乌湖。“然乌”两字为藏语译音,意思是“尸体堆积在一起”。相传湖里住着一头水牛,湖岸住着一头黄牛,两头牛互不相让,时常较量。两头牛死去之后,尸体化为湖岸两边的大山,然乌湖就夹在两山之间。虽是神话传说,却以朴素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事实的真相:地质学家兼探险家杨勇先生解释说,然乌湖的确是3头“牛”角力的结果。这3头“牛”分别是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由于这里地处板块构造的交合部分,地质活动频繁,约200年前,帕隆藏布江上游河段附近山体崩坍,大量土石堵塞了河道而形成了安久拉山下的一个典型堰塞湖,这就是然乌湖。然乌湖至今仍有出口,它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帕隆藏布江的源头,而充当湖水补给的,就是安久拉山周围的冰川融水。与安久拉山垭口相比,然乌湖海拔已下降到了3000多米,湖畔不仅有绿草如茵的草地,还有零星的农业用地,茂密的青稞在湖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让人联想起古人曾向往不已的世外桃源。

色季拉山:杜鹃深处遥望南迦巴瓦

几乎和青藏高原大大小小的垭口一样,色季拉山垭口也遍布经幡。山口风劲,经幡猎猎作响。色季拉山垭口4728米,属于念青唐古拉山余脉,是尼洋河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就像提起二郎山就会想起隧道,提起珠穆朗玛峰就会想起地球的制高点一样,提起色季拉山,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