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旋在云端的隐秘通道(5)

业拉山垭口分割开的是两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即发源于西藏的怒江和澜沧江。用著名的googleearth查看,在卫星的探头下,这道两条大河的分水岭呈现出一片浅浅的灰褐,而蜿蜒盘旋于山中的公路,则像是灰褐山体上随手画下的一些浅白色线条。当行进在这些伸来绕去的“线条”上时,它带给我们的是苦不堪言的折腾:数不清的拐弯处,几乎无一例外地堆积着几十厘米厚的松软泥土,每有汽车经过,这些轻飘飘的尘土立即遮天蔽日,从后面望过去,前方是一阵弥漫的尘土和烟雾,近在咫尺的车辆竟然无从寻觅。由于业拉山地处横断山和青藏高原结合部,这里地质活动频繁,泥石流和大规模的塌方、滑坡乃是家常便饭。恶劣的自然条件下,318线不时中断,从而使得业拉山成为入藏之路上的魔鬼地带。为此,这里驻扎有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一支公路养护部队--武警交通第四支队。在业拉山垭口的标志牌上,我看到这支部队写下了这样的誓言: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保通川藏天堑,锻造交通铁军。

从业拉山垭口到业拉山麓的怒江河谷,也就是99道拐缠绕的业拉山西坡,短短几十公里路程,落差却高达2000米。因此,翻越业拉山的人将遭遇一场奇特的季节转换:当业拉山垭口还是冰雪飘飞的肃杀寒冬,随着汽车在99道拐上不屈不挠地爬行,一个多小时之后,深陷于耸峙高山之间的怒江河谷已是炎炎夏日。这种急速变化的高度,也造就了业拉山西坡植物的垂直分布。一路上,从荒芜的冰天雪地,慢慢渐变成干旱山地的针叶灌木,进而渐变为湿润河谷里茂密的阔叶树林。从业拉山垭口顺着一个接一个的大拐弯行驶,半山腰,在可以眺望到怒江的地方,公路两旁开始有了人家,简陋的房屋上积满了尘土,看上去,它们不像是伫立不动的建筑,倒更像风尘仆仆的旅人。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天险地带,一日如同一年,而一年,也如同一日。

安久拉山:怒江和雅鲁藏布的分水岭

4468米的安久拉山垭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垭口平缓得出奇,如果不是海拔表上显示的高度和路边的垭口标志,我根本不相信自己已经行进到了安久拉山垭口。

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口,它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生长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事实上,川藏线上的不少垭口,往往都是大大小小的河流的分水岭。两水分流,高峰挺立,这就是青藏高原上常见的景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