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湖:北方第一大泽(3)

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战术,成吉思汗从额尔古纳河南迁到呼伦贝尔草原不久,就在呼伦湖畔打败了他早期最大的敌人札木合,紧接着,又打败了世仇塔塔尔人,从此独霸大草原。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依托,成吉思汗终于有了与女真人的金朝和汉人的南宋分庭抗礼的资本。正如他后来写给长春真人邱处机的诏书中所说的那样:“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

直到一个多世纪以后,当成吉思汗早已化为地下枯骨时,他所开创的蒙元帝国在农民起义浪潮下土崩瓦解,末代皇帝元顺帝不得不放弃中原,逃往塞外,他选择的逃跑之地仍然是呼伦贝尔草原,他企图回到祖先借以起家的呼伦湖,以便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明成祖朱元璋深知这片草原对蒙元的重要性,他审时度势,派大将蓝玉远征,蓝玉在呼伦湖的姐妹湖贝尔湖附近彻底灭了元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蒙元这个草原帝国的兴起和灭亡,都和呼伦湖密切相关。或者说,呼伦湖见证了一个铁血帝国的生与死,艳与寂。

鲜卑人和蒙古人之外,历史上曾经不时南下牧马,搅得中原王朝坐卧不宁的契丹人、女真人,都曾经把呼伦湖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用翦伯赞的话来说,那就是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他们利用这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繁殖自己的民族,武装自己的军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由东而西,征服内蒙中部和西部诸部落或更广大的世界,展开他们的历史性的活动”。呼伦湖作为呼伦贝尔草原的中心和水草最繁茂、物产最丰富的黄金地带,它的历史意义显而易见。

今天的呼伦湖有一个著名景点,那就是成吉思汗拴马桩:在湖的西北,距湖岸10多米远的湖水中,耸立着一根高10米,周长15米的柱石。相传,当年成吉思汗与塔塔尔人交战时,遭到塔塔尔人的伏击,他趁黑夜逃到柱石之下方才得以脱险,是故得名为成吉思汗拴马桩。民间传说虽然不足为凭,但也从一个侧面隐约证明:呼伦湖和成吉思汗,和蒙古人,以及与蒙古人有着亲缘关系的鲜卑人、女真人和契丹人之间,都曾有过水乳交融的历史往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