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茁壮成长(3)

这样做并不是倒退。澳大利亚50%的家庭孩子数量不超过2个。但是家长还是可以按照大家庭的原则养育孩子。这也是我给家长提出的挑战。假设你至少有4个孩子,这样你就可以像大家族一样养育孩子,让自己变得多余就是你的目标。

养育是一种协议,是给予孩子空间和亲密无间之间的一种协议。在小家庭中,家长与孩子亲密无间很容易。而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独处却变得很难。

如果家长较少参与儿童生活,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会受到压抑,感到生活中充满艰辛。与此相反,在大家庭中,比如4个或更多孩子的家庭,与家长保持距离是很容易的,但是与家长一对一的机会就少了。当孩子以群体为单位时,家长至少会忽视和遗忘一个孩子。但是这也是大家庭的特点之一。

在大家庭中成长的读者可能会对我提出异议,告诉我在他们的家庭里没有人会被遗忘,每个人都得到平等的爱。每个人或许会得到平等的爱,但是很难平等地分配家长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大家庭中,一些孩子不可避免地会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关注。在一些家庭中,兄弟姐妹会让家长仅有的资源显得捉襟见肘。一些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早地发展了自给自足的能力。我认为,这就是处于中间的孩子首先离开家庭的原因:他们与较大或较小的兄弟姐妹相比,没有那么强的依恋意识。

孩子茁壮成长的方式

使用大家庭的规则是让孩子茁壮成长的核心内容。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倒退,而是让我们认识到如果想让孩子对未来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家长们需要退后一步,并为孩子提供发展自信、性格和韧性的环境。三种品质会强化孩子对自己未来能够成功的远景,对孩子一生有重要影响,包括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家庭和工作。

这些品质不会凭空发展,它们的发展纯属偶然,这些属于个案,在这里不作说明。最好的发展环境是家长和教师有意采用一些原则和技术,为孩子提供成长环境。那些品质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三种品质之间相互影响。当孩子有了自信心,他们常常表现得更好,并且能够从挫折,特别是社会不公平中迅速恢复。

关于性格的定义很复杂,我们可以采用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定义。自信是正直、公正,家长是要制造尽量多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的孩子与不自信的孩子相比,能够从冒险的活动中学习,并且不断挑战自己。自信的孩子不会给自己或自己的成就设置壁垒和限制。

性格是使他或她能够成功的态度和行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培养了人的个性,而不是性格。现代的通信技术,比如MySpace和You Tube,任何人都可以上传15分钟的自我介绍,因此,个性比性格具有优先权。但是个性是肤浅的,只是性格的表层。个性能够吸引最初的注意,但是不能保证你会成功。性格更像意志,更具有本质性,更有深度。性格涉及价值驱动的行为、冲动控制和自我约束。儿童性格发展是儿童教养的核心内容。

韧性作为性格的一部分,涉及儿童和年轻人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坚韧是一种处事方式,可以用来应对经济状况不佳、环境不良,甚至运动队的失败。实际上,韧性应用得如此广泛,以至人们把它当作万金油,特别是在孩子教养方面。但是讨论儿童发展时,韧性又显得特别关键。孩子需要变得坚韧,他们需要应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他们需要经历情感的失落、失败、失望和其他的童年困难。当生活不如意时,他们要面对挫折和困难,并学会如何应对。坚韧与心理健康、儿童的学业成就有关。

茁壮成长三部曲

自信 明确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性格 发展获得成功的行为和态度

坚韧 应对挫折和困难

成长原则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性格和韧性?就像上面讨论的内容一样,一些孩子天生具有这些特性,但是特定的环境因素,包括教养方式等,在培养这些特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