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危亡之中(3)

1935年冬天,日本人策动汉奸,提出“华北自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召集谈话会,命令教育界免开尊口。与会者惶惑不安,惟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挺身而出,措辞激烈地反对自治。胡适还不知道,蒋介石已指令宋哲元、章士钊、曹汝霖,满足日本人的要求,组建自治机关。于是,“一二·九”学潮爆发了。

12月16日,学生们举行规模更大的“一二·一六大游行”,宋哲元要大刀队去阻止学生,士兵们哪里忍心用砍日本人的刀去伤害徒手的学生,他们只好用大刀背儿,推搡学生,以减轻伤害。即便如此,胡适还是发表了《再论学生运动》,强调开明的政府应该努力做到让青年人心悦诚服,不应该摧残任何监督政府的势力。他谴责第29军伤害学生,是绝对不可饶恕的野蛮行为,是军队的耻辱。

12月24日早晨6点,清华大礼堂门前,梅贻琦校长和叶企荪教授目送着南下宣传救亡的学生们远行。这些学生在南京散发反蒋传单,被捕后逐返北京。他们后来才知道,叶教授密派体育教师沿途打前站,他们被捕后,又是叶教授托朋友斡旋,才使大家返回清华。

此时,清华学生看到范长江写的《成兰纪行》,得知红军已结束“长征”,完成了从南向北的撤退转移。但他们不知道,不久后,清华也将有一次长征,路线刚好与红军相反。他们将穿越广大的国土,从北京绕道湖南,然后再次南撤,在云南度过八年时光。

1936年年初,顾毓秀院长未雨绸缪,他动用20列火车,向武汉转移清华财产。与此同时,宋哲元派500名宪兵闯进清华,抓走蒋南翔和姚依林,随后他们又被清华学生抢了回来。

当晚,宋哲元指挥3000将士,把清华园包围得水泄不通,一部分士兵抱着机关枪,跳墙而入。但蒋南翔已躲进锅炉房,由工友掩护;姚依林藏在清华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家;韦君宜躲在清华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教授家。此时此刻,幅员辽阔的华北,真的像蒋南翔说的那样,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于是,更多的人投入救亡,以图强国济世。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兵谏,扣留蒋介石,全国一片惊慌。大批大批的群众走上街头,强烈要求处决张杨,还权于蒋。朱自清愤怒以极,怒斥张、杨胡乱动作,帮了日本人的大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