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的陨落(2)

1940年3月5日,中日战势正紧,蔡元培客死香港,享年72岁。为了纪念他对北大和新文化运动的巨大贡献,尽管他是国民党元老,甚至参与过“四·一二”反共清党活动,他的半身塑像在1982年被竖立在未名湖南侧的山丘之间。

被蔡元培三顾茅庐、请进北大的陈独秀,既是文学理论家,又是政治家。他从1917年起担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第二年又和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合办《每周评论》杂志,宣扬新文化和共产主义。第三年五四学潮爆发前夕,陈独秀被蔡元培舍弃。他生气失落,学潮中,他亲自去前门散发传单,当晚被捕。1920年,在李大钊帮助下,陈独秀逃离已经丧失了人身自由的北京城。

陈独秀和李大钊化装成商人,乘一辆骡车,出朝阳门东去,前往李大钊的河北老家。

历来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叫“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据《新青年》“二把手”高一涵后来回忆,1920年初,李大钊跟陈独秀坐着骡车,到乐亭去,在路上曾经商量过建立“共产党”的问题。

——北大原副校长沙建孙

李大钊把陈独秀安排在乐亭老家,而后返回北大,后来陈独秀南下上海。

高一涵回忆说,在政党名称上,陈独秀一直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他写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建议,叫“共产党”。后来,在中共一大上,陈独秀被公推为总书记。

1927年,在包括蔡元培在内的国民党元老的支持下,蒋介石在上海全面“清党”,汪精卫在武汉“分共”。陈独秀反对武装反抗,使共产党坐以待毙,损失惨重。8月7日,陈独秀被撤销一切职务,两年后被开除出党。

陈独秀并没有倒向国民党,他依然脾气倔强,坚决反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

1942年,在贫困交加中,陈独秀病死四川。

相比之下,陈独秀推荐给蔡元培的胡适,是更正宗的大学者。1917年,胡适尚未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便匆忙归国,担任北大哲学系副教授,他以宣扬新文化为己任,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影响了几代学者。直到五四学潮,胡适才跟陈独秀分道扬镳,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938年,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因为抗战,步入政界。4年后,胡适回国,担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北大告别昆明,回京复校,胡适出任校长。仅仅两年之后,胡适乘坐蒋介石派来的飞机,南下避乱。为此,他被毛泽东描述为“罪大恶极的帮凶”,列入战犯名单。

后来,胡适去了美国,后来又到了台湾。1962年病死于台湾。

和陈独秀一样,李大钊也是留日学生,同样没拿到学位。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系求学的时候,选修过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安部矶雄的《政治经济学》,从此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潮。1917年冬天,28岁的李大钊加盟北大,接替章士钊,做了五年的图书馆馆长,而后改任校长室秘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