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唤醒孩子的独立意识(3)

2.要学着做个“懒”家长

我一直秉承施爱有度,理性教子。在和妻子培养女儿的过程中,不时地告诫自己:让自己懒一点。

妻子平时做事本就随意,自有了我这样的教育理念后,就越发“懒散”了。依依坐在床上对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喊:“妈妈能给我倒杯水吗?”她妈妈屁股都不抬:“宝宝自己去吧!”

她妈妈靠在沙发上吃桃子,吃完后会高举着桃核喊依依:“宝宝,帮妈妈扔到垃圾桶,好吗?”依依屁颠屁颠地给妈妈帮忙,她妈妈会竖起大拇指夸她:“宝宝真能干,都能帮妈妈干活了!”于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有本事,连妈妈的活都能帮干了。

妻子经常对朋友讲起孩子练舞蹈时,自己的“懒惰”招致的误会。那是依依4岁的时候,为了培养孩子的气质和促进身体发育,以及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给她报了一个舞蹈训练班。开始学舞蹈,每天妻子把孩子送去,就站在旁边看依依笨拙地脱衣服、换舞蹈服。去接依依的时候,也照样坐在旁边等,无论依依穿得有多慢,有多费劲,她也不伸手帮忙。其他的妈妈都忙得满头大汗,可她悠闲得很。

时间长了,竟然有家长悄悄议论:“这肯定不是孩子的妈妈,要么是保姆,要么是后妈,太不称职了!”而当确定真是亲妈妈以后,勤快的妈妈们都用不满的眼神看她,怎么能这么当妈妈呢?太懒了吧?太狠心了吧?

妻子就是这样“懒散”地把劳动、照顾自己的机会给了依依,自己轻松了,孩子也成长了,大人和孩子都收获了一笔财富。

有些家长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把提高成绩放在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而对于自理能力的培养,实在是漠视了又漠视。事实上,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对于提升孩子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帮助。所以,当孩子长时间学习之后,提出要自己做一些事情或帮妈妈做家务时,即便只是出于让孩子的大脑得以休息的目的,也不该拒绝。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学的时候,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做家务这样的事情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何必现在牵扯孩子的精力?这种思想还是建立在“学习第一”的基础上,导致的后果是孩子即便长大了也不会照顾自己。做家务或许学会了,可是依赖性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也不是立即就能生成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