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唤醒孩子的独立意识(2)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案例中的这些场景,普通又普通,常见又常见,相信很多家长都见过。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包办替代,对孩子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家长们却依然乐此不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属于他自己的事情。

首先,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自我服务意识差,个人生活料理不好,势必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其次,对孩子心理发展不利。他们会认为父母什么都包办是理所应当的,我的衣服就该妈妈洗,我的事情就该别人做,渐渐把自己当成了“小皇帝”。如此形成只是为自己着想的自私心理,日渐懒惰,并缺乏爱心和责任感。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有照顾和抚育孩子的义务,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给孩子,但是千万不可以代替本应由孩子去做的一切,如果那样就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剥夺孩子生长的空间。孩子是要走向未来的,而未来社会是能力型社会,孩子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劳动能力、吃苦能力等综合素质,决定着他未来的发展。

这诸多能力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生活实践、交往实践、学习实践中才能获得。所以,当孩子一点点长大,我们要适时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该做、他们能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我战友的妻子是一个勤快无比的妈妈,女儿都读初三了,却从未自己洗过衣服。因为要上早自习,孩子每天都要起很早,哪怕自己休班,妈妈也要起得更早给女儿做早餐,然后一大早骑自行车把女儿送到学校去。而孩子下晚自习的时候,常常是夜里9点多,妈妈无论白天多累,都要给孩子做夜宵,看着女儿吃下去了,把女儿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了,伺候着孩子睡着了,才肯上床休息。

除了把女儿照顾得妥妥帖帖之外,平时,她从不用孩子动手做家务,即便孩子要刷碗,她都夺过来自己干。结果,孩子读高中的时候住校,不到两天就哭着跑回了家,说什么也不去了。原来每天吃完饭孩子不会刷碗,同学们都笑话她。衣服脏了,更是不知道怎么洗。还想家,想妈妈……

所以说,包办出来的孩子大多自理能力差,惰性强。而如果抛掉溺爱,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也就能够早早自立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