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唤醒孩子的独立意识(1)

现在流行一句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比孩子能干的家长,出于爱子之心,恨不得为孩子包揽一切事情。他们处处照顾孩子,更时时保护孩子。由于家长太“能干”,太“勇敢”,以至于剥夺了孩子锻炼自我的机会,压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

在“勤快”、“勇敢”、“能干”的家长身边,大多是依赖性强、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解决问题能力和挑战精神的孩子。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懒惰,怕吃苦,自理能力差。

上海宝山区曾对500个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27%不会洗脸,37%不会穿衣服,66%不会扫地,97%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学生92%不刷碗,95%不整理房间;高年级学生93%不会烧饭,97%不会洗衣服。

那么,是这些孩子一开始就好吃懒做,不愿意自己做事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些孩子大部分有过尝试自己做事的愿望,但我们的家长们往往在这时,不遗余力地把这种自立的思想萌芽给扼杀掉了。而且理由种种:什么孩子还小,怕做不好,不放心;心疼怕累着,不让吃苦;认为有钱就该让人伺候着;担心影响学习……

总之,是舍不得让孩子动手的。这样的教育思想教育出来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勤快呢?

【案例】

(1)一个平常的日子,一所普通的学校,可是门口站满了拿着扫帚、抹布、铁锹等工具的孩子妈妈。这是干什么呢?一问才知道,今天学校要大扫除,要求学生带工具来打扫卫生。于是乎,家长们请假的请假、旷工的旷工,出马上阵,卷袖子干起来。孩子呢?或站旁边观

看,或干脆跑到操场上玩去了。

(2)舞蹈教室里乱哄哄的,大人孩子忙成了一团。要上课了,需要换舞蹈服啊,结果所有的妈妈都在手忙脚乱,所有的孩子都笔挺挺地站在那里,任由妈妈扒下自己身上的羽绒服、毛衣、毛裤,

然后套上舞蹈服、舞蹈鞋。有的妈妈手脚慢了,孩子一脸不耐烦地催促:“能不能快点啊?真慢!”下课的时候,照样又是一通忙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