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的依恋关系影响人的一生(1)

社会学家一直在努力了解人类的成长机制。1944年,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在一组少年犯中作了一项名为“44个少年犯”的研究。他注意到这些男孩中有很大一部分小时候曾被遗弃,需要忍受愤怒、羞辱和没有存在价值的感觉。“母亲离开是因为我不够好。”他们会这样解释。

鲍尔比注意到,这些男孩压抑自己的感情,用别的策略来应对被抛弃的感受。他的理论是孩子最需要安全与探索:他们需要感受到他人的关心与爱,但他们也需要走进外面的世界并学会照顾自己。鲍尔比认为这两种需要有时是矛盾的,但也彼此联系。一个人在家庭中感觉越安全,就越有可能勇敢地冒险去探索新事物。正像鲍尔比自己所阐述的:“从摇篮到坟墓,如果我们的人生是由一系列或长或短的冒险所组成的,并且每一次都是从我们所依恋的人提供的牢靠基础出发,那么我们就会无比快乐。”

鲍尔比的工作让人们开始改变对童年和人性的思考方式。在他开始研究之前,心理学家们一直倾向于研究个体行为而非人际关系。鲍尔比则强调,孩子与母亲或主要照顾者间的关系,对孩子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方式起到了强有力的塑造作用。

在鲍尔比的时代之前,甚至之后的一些年里,许多人只关注人们有意识的选择。他们假设人们先是观察简单的世界,然后作出复杂而困难的决定。鲍尔比则关注我们大脑中的潜意识模型,是它首先组织了我们的感觉。

例如,假设某个婴儿出生时就具备易怒的天性,但他足够幸运,有一位能读懂他情绪的母亲。当他需要拥抱时她就拥抱他,当他想被放下时她就放下他,当他需要刺激时她就给予刺激,当他需要安静时她就停止刺激。婴儿了解到自己存在于自己跟别人的对话之中,开始将世界看成是一系列连贯的对话。他发现,如果他发出信号,这些信号很有可能被接收到。当他遇到麻烦时,他会学着求救。他会形成一整套关于世界如何运转的设想,而在他跟外面的其他人接触时,就会依靠这些设想(无论它们被证实还是会被推翻)行动。

出生于和谐人际关系网之中的孩子,知道该如何加入陌生人的谈话、如何解读社交信号。他们把世界看成一个开放的地方。出生于险恶人际关系网之中的孩子会变得充满恐惧、内向孤僻或是充满侵略性。他们经常感受到威胁,即使实际上并不存在威胁。他们可能无法解读信号,或是不觉得自己是个值得别人倾听的人。这些在潜意识中构造现实的行为,决定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关注什么、最终会做什么。

鲍尔比的学生玛丽·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指出,如果将孩子与依恋对象隔离,强迫孩子独自探索世界,即使只是几分钟,孩子也会面临决定性的关键时刻。安斯沃斯设计的“陌生情境测试”就是为了研究安全与探索之间的这种转变。在测试中,安斯沃斯把幼儿(通常为9~18个月大的婴儿)及其母亲安排在一间塞满玩具的房间里,吸引幼儿去探索。然后,一个陌生人进入房间,母亲将幼儿交给陌生人照管。然后母亲会回到房间里,再与陌生人一起离开,只留下幼儿一个人。最后,陌生人会回来。安斯沃斯与她的同事近距离观察这些幼儿的反应:当母亲离开时他们抗议的程度如何?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如何反应的?他们对陌生人如何反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