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序01

  

译  序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国势日蹇,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非大力培植人才,积极学取西洋近代文化,无以求存图强。故自1872年起,中国即派学生留学西洋。惜当时社会风气闭塞保守,国人虚骄自大的心态犹未消泯,以致留学一事不为社会所重,其成效亦甚微。惟自经洋务运动的无功与甲午战役的惨败,国人始猛然觉悟,日本维新之有成,端在善于学取西洋文化所致。故甲午之后,举国上下,莫不视游学东瀛为富强之要径。盖国人目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竭力输入西洋文化,每能去芜存菁,取精用宏,因而相信若通过日本学习西洋文化,可获事半功倍之效;且东游又有路近、费省、文同各种便利。职是之故,自清末以还,虽国内变乱频繁,中日邦交屡有起伏,而负笈东渡者,始终络绎于途。计自1896年首派留日学生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面停派止,四十二年间,国人留学日本者总数不下5万人,蔚成中国史上空前的留学运动。而留日运动所造就的一支庞大的知识分子大军,对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教育、文化、思想和学术等方面,均有相当深巨的影响。

然而,中国学术界对这一富有历史意义而影响深远的文化运动,尚乏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有关留日史的专门研究,亦甚少见。就调查所得,目前可见的专著似仅有以下几种: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上海,1933年)、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台北,1975年)、林子勋《中国留学教育史》(台北,1976年)、颖之《中国近代留学简史》(上海,1979年)等。除黄氏之书比较清楚说明清末留日运动历史的发展外,其余诸书,所涉年代虽较长,范围亦算广,但都不免失于疏略,读者即使比合而观,亦难得见留日运动史全貌。

实藤惠秀教授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东京,1960年初版,1970年增订版)一书,出版年代虽比后三书为早,但至今仍为资料最丰富,论述范围最广,而所涉年代最完整的一部学术著作。国际学界对此书的评价,一向甚高。因此,本书中译本的出版,不但可弥补目前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还可启导国人开拓更广阔而深入的研究。

实藤先生《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书,使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留日学生的日记、书信、著译书刊、口述史料,以及中日文公私档案文牍等,详述1896年至1937年间留学日本运动的缘起和演变、留日学生就读的学校种类及课程,亦论及清末以来留日学界的种种政治组织和活动,又另立专章详细探讨留日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学、语言、翻译、出版事业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此书不但取材广博,立论亦颇平实客观,故面世以来,备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被誉为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叶中日文化关系的重要参考书之一,且被认为对开拓多方面的专题研究,深具启发作用。美国前哈佛大学中国历史教授费正清博士曾称本书为“资料及例证极为丰富之作”,盛赞实藤先生的研究乃“广泛而先驱性的拓荒工作”,洵为的论。

实藤先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自1928年起即任教于早稻田大学及其附属的学院,以迄1965年荣休。早稻田大学自清末以来即招收大量中国留日学生,设立“清国留学生部”,故与中国的留日史关系至为密切。实藤先生对中国留学生问题发生兴趣,与他长期所受教育和工作的环境很有关系。自20年代起,先生即着手搜集清末以降有关中日文化关系的史料,并且立下宏愿,要撰写一部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史书。经十多年辛勤的工作,获得数千种与留日学生有关的图书和资料(抗日战争后期,先生把该批贵重文献赠予东京都立日比谷图书馆〔近年改名为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庋藏,使免遭战火,至60年代经馆方整理后,专设“实藤文库”,供学者研究之用,迄今仍为研究近代中日文化交流问题的宝库之一),先生即以这批资料为基础,于1939年写成《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稿》,由东京日华学会出版(非卖品)。战后,实藤先生重新改写《史稿》,经多次的增订改易,于1960年以《中国留日学生史之研究》一文,荣获日本国家颁授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出版《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书,1970年再出增订版。由此可见先生对此书写作之严谨和慎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