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当道(16)

永乐一朝,遭到后人诟病比较多的,就是朱棣本人的“好大喜功”,但很多时候,朱棣也极重实际。永乐十三年(1415),朱棣北征得胜归来后,贵州布政使上奏章拍马屁,说朱棣凯旋的时候,连贵州的大山都有感应,群山高呼万岁。朱棣看了后不但不高兴,反而大骂说:“我在北方征战,贵州的大山是怎么知道的?简直是胡说八道。”这位本想拍马屁的官员,反遭朱棣严惩。

除了外交成就外,朱棣在位的另一项“功业”,就是五次北征蒙古。每次都御驾亲征的朱棣,在五次北征中,通常有三个不变的习惯。一是喜欢给随行军将讲课,大军每行进到一处,他就喜欢借题发挥,给群臣讲解用兵打仗的制胜之道。二是喜欢起名字,沿途只要看到喜欢的风景,就心血来潮给起地名。而且每次起的名字绝不重样,今天河北、内蒙古地区的许多地名,就是朱棣那时候起的。三是他始终不变的一个爱好--打猎。大军每在一处扎营,无论多么疲劳,朱棣都会兴致勃勃地拉上群臣,在附近狩猎。这时候的朱棣,往往是最快乐的,不但欢声笑语不断,更和随行臣将谈笑风生,毫无君臣隔阂。比如一次朱棣清晨出外狩猎,突见眼前奇丽雪景,兴奋的朱棣连忙回营,把睡梦中的文臣全都喊醒,一同出来赏雪。按照随行大臣金幼孜的记录,茫茫白雪下,朱棣当场纵马驰骋,兴致勃勃地追着一只雪野上的白兔。这时候的朱棣,不是严肃刻板的君王,而是一个豪爽快意的战友。

一生精力旺盛的朱棣,却是一个多病缠身的人。他从年轻时就经常肚痛,而且百医无效。直到登基后,经名医戴思然诊治,服药后排出许多小虫,方才渐渐好转。这种病,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肠道寄生虫病”。而从五十岁后,朱棣又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为了治疗,他甚至笃信方士,在京城设立神庙,求取仙药,结果却是病痛越发沉重,病痛的折磨,也令朱棣时常脾气暴烈。“靖难之役”中曾为他算命的袁珙,一次谏言他不要迷信仙药,却正赶上朱棣发病,当场被朱棣拉出去一顿暴打。

而比起病痛来,最让朱棣头疼的,却是一个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样纠结过的问题--谁来接班?众所周知,围绕着“立太子”问题,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之间,以及两人麾下的亲信臣将们,曾展开了一场长达二十年的博弈。而真正促使朱棣下决心的,却还是当年为他算过命的两个人。袁珙给两位皇子相面,说长子朱高炽有“天子相”,金忠给他算卦,卦象显示,朱高炽将开创大明盛世。于是,长子朱高炽被立为太子。

成为太子的朱高炽日子却并不快活。做太子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比较倒霉的。朱棣不喜欢这个儿子,嫌他天生肥胖,还有残疾(跛脚),弟弟朱高煦更对太子位虎视眈眈,时常想办法构陷他。而且几乎所有支持他的官员,在永乐一朝都过得很倒霉,经常会莫名其妙地被下牢狱,甚至丢掉性命。他做太子二十年,其“东宫讲官”中,先后有十人被下过牢狱,他早期最信任的三个侍郎,即工部侍郎陈寿、马京,吏部侍郎许思温,前两个先后遭下狱致死,许思温被流放广西劳改。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接班人的朱高炽,俨然一颗谁沾谁倒霉的“灾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