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当道(2)

治国的诸事,朱元璋也呕心沥血。为了搜罗人才,除了恢复科举外,洪武元年(1368)十一月二日,朱元璋派文原吉、魏观等文臣分行天下,访求治国贤良。行前他特别告知众臣,人才是有很多种的,有才的人,更容易有缺点。比如“明锐”的人,即聪明的人,往往“僄轻”,即轻浮。“敦厚”的人,往往“迂缓”,即慢性子。“辩给”的人,即口才好的人,往往“行或不及”,即言过其实。“沉默”的人,反而“德或有余”,即品德高尚。最后朱元璋感叹说,其实人才常有,但知人太难了,选拔错误,反而会造成危害。这次寻访人才的结果,招揽了大批元末名士,后来号称“天下第一御史”的直臣韩宜可,就是在这次寻访中被推荐启用的。

明朝统一全国的战争,到了洪武元年(1368)下半年后,随着元大都(北京)的攻克,逐渐进入尾声。除了封赏功臣外,朱元璋对阵亡将士也进行了抚恤。是年九月二十六日,朱元璋下诏,阵亡的将士,军官每家抚恤大米二十石、麻布十匹,普通士兵每家抚恤大米五石、钱一千二百文、麻布两匹。如果结合明朝物价换算成现代货币,军官家庭可以得到抚恤金约人民币三万元,士兵家庭,可以得到抚恤金约人民币八千元。两个月后,天下统一,朱元璋又颁布了新的抚恤标准:凡是阵亡将士,每月国家为其家属发放米粮供应。病故的将士,第一年发放全额米粮,次年减半,第三年发四分之一。而没有后代的,则由政府出资,为其养老终身。

朱元璋称帝后每天的平均工作量,按照《明太祖实录》里的记录,他曾经在八天内,收到奏折一千七百封,处理事务三千四百多件。平均每天要处理二百多封奏折、四百多件事。他的勤政,就像他自己遗诏里所说,是“日勤不怠”。

朱元璋在位的一大贡献,就是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明朝文臣敖英的著作《东谷赘言》中,总结了朱元璋的三大福利政策: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养济院,即收养孤寡老人的养老院,成立于洪武五年(1372)五月。收养的对象,是“孤独残病不能自生者”,即没有儿女养老的老人,以及身患重病的残疾人。惠民药局,沿袭自宋元,于洪武六年(1373)重设,即国家开办的免费医院,负责为百姓义务治疗,并在瘟疫时发放药物。漏泽园,即安葬无人认领尸体的国家免费公墓,同样沿袭自宋代,在朱元璋时期得以重设。在明初对官员的考核中,这三大福利政策的推广程度,是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大明律》里有明文规定,如果地方上发现有无人赡养的老人,那么地方官就将被处以“杖责六十”的刑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