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构建一种信仰的高地(2)

毛泽东在50多年前曾经说过,21世纪中国应该对整个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什么才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胡鞍钢认为,除了经济贸易方面和扶贫方面的巨大贡献,中国还应该在以下关键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绿色革命和文化传承,这四个方面的贡献代表了中国在国内和国际意义上的现代复兴。换言之,中国需要在文明与文化、知识与科技、价值与财富等所有重要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和福祉做出贡献。立足“弘扬高尚主流、促进中华复兴”的角度,我一直在寻找和追问,作为创造财富和创造财富文化的主体灵魂的企业家,应该有什么样的信仰?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我试图抛砖引玉,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尝试探索建立一种企业家学的系统架构。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2011年9月4日习近平在致亚洲政党“发展与社会共享”专题会议的贺信中讲到,“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人民的福祉,用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科学、法律等人类的普世价值和共同文明的理念,同样可以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模式、目标和两个“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创新性、优越性。或者说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我们中国建设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是人类优秀文明的新典范。希望我的《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一书,能够为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企业家这个中坚力量,提供一种思维架构和信仰图谱。

周树然

2012年3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