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上中学时写了一篇《在理想的道路上漫步》的作文,以幼稚的文笔畅想中国的未来;1996年参加大学演讲比赛,我的主题是《光荣与梦想》,用青春的思维勾勒中国崛起的景象;同样在1996年一部名叫《中国可以说不》的图书轰动海内外,次年此书的主创又写了《马走日象走田2030年中国的博弈图》一书;去年和今年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先后出版《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级大国》两部著作,为政府高层决策提供参考;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编著《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对中国的战略抉择和增长模式的未来结构提出建议。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无论在庙堂之高,还是在乡村市井,振兴中华是全体中国人的呼声、共识、追求和力量源泉。
中国需要全面的发展,而所有发展的坚实基础是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发展归根结底需要大批企业的成长和进步,可以说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导力量。我们知道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因此企业家是创造财富和创造财富文化的主体灵魂。1515年《君主论》诞生,1776年《国富论》出版,1867年《资本论》问世,三部伟大著作推动人类历史发生巨大变革。随着世界奔腾向前,新兴学科层出不穷,经济学已有300多年,管理学已有100多年,领导学已有50多年。现在虽然关于市场、企业、契约、经理人、企业家精神等的书籍浩如烟海,但准确定位、系统论述、科学实践“企业家”这一阶层的实战专著不多。目前各类企业家研修班和论坛五花八门,高等院校的过于理论和复杂,社会机构的过于商业和江湖。每个学员的学费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MBA、EMBA的价格更是飙升至几十万元,学员学到知识则罢了,很多时候受到误导和忽悠。
众所周知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假定,人就其肉体来讲没有意义,人的意义在于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意义,不同的人设定有不同的意义。设定人生意义的高度,决定了信仰的高度。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能够驱使人们共同应对不幸和灾难,促成整个社会的相互作用和支持。信仰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真正的信仰绝对经受得住理智的思考、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改变很快消失的信仰绝对不是真正的信仰。当人们信仰的某种价值超越了单纯为了个体功利的目的,变成群体、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时,对这种价值的信仰就会从纯粹为了个体追求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利益的层面,从物质的有形层面上升到精神的抽象的层面,由此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升华到人类社会与宇宙的无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