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748”的诞生(10)

“由于当时半导体存储容量太小,只有四千位,内存存储汉字技术达不到,只能存在外存,因此存取速度过低,效率不高,即便如此,字库的信息量过大,需要解决信息压缩的问题,输入采用单字大键盘,过于繁琐需要另寻其他方法……他们只着重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而忽略了汉字本身特点的研究,因而不能使汉字处理更加实用,更符合民族的传统及大众的习惯。”

没有别的捷径,郭平欣终于意识到:“汉字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文字,不可能依靠其他国家为我们解决汉字与计算机的结合问题,只有我们自己依靠自力更生来完成这项历史使命。”

但是,郭平欣非常清楚,中国的汉字数以万计,如此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绝不是电子部一家可以承担的工程项目,必须联合各有关单位,大力协调、共同开发。而且不只是研制单位,还必须与生产单位、使用单位相结合方能取得实用结果。”

1974年夏天,第四机械工业部召开计算机工作会议,郭平欣的发言让所有的与会者大吃一惊——

“从财力上讲,研制经费可能要超过亿元,工程延续时间可能逾十年,因此必须争取作为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立项!”

研制经费过亿,在新中国25年的历史上,除了“两弹一星”,别无他例。

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提出了“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的建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