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4日 心灵守护室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也许都有过一个不被关注,不被关爱,却总被虐待的小孩。
I是一位严重缺爱的少年。刚刚过了成人礼,却已经被警察抓住五次,算是“五进宫”,看他的情形,想要改变看起来很难,除非是他自己能够醒悟过来。因为是受机构委托,我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者,见到I的时候,他瘦骨嶙峋的样子,看起来非常令人心酸。
在I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爱。5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了,他跟着父亲生活,却遭受很多不幸。稍有一点儿不顺心,父亲就会责骂或者痛打他。到了7岁的时候,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这个被称作后妈的女人,对他更是暴怒,让他经常遭受虐待。为了逃避这个牢笼一般的家庭,I早早离家出走,在社会上和一帮不三不四的孩子混在一起,为了生活,他学会了偷别人的东西。
每次被警察抓进拘留所,他一点儿都不恐惧。相反还觉得很安全。他说自己是个人人都不爱的野孩子,在没有做小偷之前,都没有人来爱他,现在做了小偷,更是没有人爱。他不奢求谁来喜欢他,也不奢求谁能来爱他。
年仅18岁的少年I说出这样自暴自弃的话来,实在让人唏嘘感叹。可是不管怎么样,他偷东西,把自己沦为小偷,沦为社会的渣滓,能算是生存的理由吗?不能。童年留下的阴影,只能代表过去。把一切都归咎于过去的不幸,把失败和堕落归咎于从前遭受的非难,这是对自我的一种不负责任。
催眠中我让I想象自己躺在一片蓝色的大海边,身边有温暖的阳光,还有温柔的海风。他的泪水呼啦一下子涌了出来。在暗示下,他看见童年的自己,被无数人嘲笑、讽刺。因为他们骂他是个瘪三,是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弃儿。那些人们甚至还拿东西打他,追赶他,他拼命地逃跑。逃跑中,I大声地哭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你在哪儿?”那凄厉的声音,让人心碎。
I的偷盗行为本质上不是品质的问题,而是心理的问题。他说自己之所以偷东西,蹲拘留所,目的就是让父母和后妈丢脸,他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是他们的儿子。他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报复他们对他的那种抛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I是在用自己的反差行为,唤醒别人对他的关注。在心理发展的历程中,每个个体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外在事物的关注和赞赏。尤其是孩子。而对于I来说,他从小到大没有得到过这些,久而久之也不敢奢求得到这些,于是人格的畸变,心灵的扭曲,让他通过制造混乱的生活状态,制造灾难来引起人们对他的关爱,这未免太得不偿失了。
在他的内在潜意识里,几乎已经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失去了整合自我阴影的能力。在家庭的虐待下,他忽略了自我的成长,忽略了自我的存在。一个没有归属感,没有存在感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有立足之地?
有时候反思这个可怜的少年I,不免会想起很多成年人自我纠结的问题来。那些在婚姻中时时处处都想从对方手里,获得金钱,获得关爱的人们,是不是也像I一样,通过各种反差行为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因为童年时期遭受过父母的虐爱,内心的苦痛不能排遣,很多人都将这种潜在的苦痛,掩埋在下意识中。
在婚姻和爱情,家庭教育里,这些隐痛都一一苏醒,不由自主地出现在生命里。
X.M先生最近一直很困惑,他找到我的时候,也反复强调自己性格一直都很温和的,但是每次孩子有一点小差错,总抑制不住要动手打孩子。虽然自己心里也知道不对,可是就是忍不住。他说小时候自己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挨打挨骂,他认为只有打骂才能让孩子警醒,长记性不再犯错。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在X.M意识深层有一个显性的父母自我,还有一个遁形的儿童自我。因为童年的阴影,他的儿童自我遁形了,可是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做了伪装,伪装成了严厉的父母自我。
从TA分析的理论来看,X.M从父母那里遭受打骂,他的心理模式就是“我不好,我该打”。那么成人之后就会形成“不好就该打”的心理定势,而这种定势就像是一道程序,被输入他的大脑和心理系统当中。在他的家庭教育中显现出来。
对于X.M先生来说,重要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他自己能否整合自己童年的阴影,和自己和解。因为对自己的不满,所以把严厉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作为家长可以管理孩子的外在部分,但并没有权利干涉他思想和意识的自由。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也许都有过一个不被关注,不被关爱,却总被虐待的小孩。这个小孩因为接收了过多的负面能量,或者是对自己不满意,总要将自己的意志力强加给自己的身心。于是我们经常会感到疲惫、恐慌、紧张,其实那是我们的内在小孩在挣扎和叫喊。
好好地呵护内心的小孩,安慰这个受过委屈的小孩,让她相信,她有机会超越从前,也有机会得到爱。而不要听之任之,更不能过分地苛责、鞭笞。整合童年的阴影并不复杂,只要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接受自己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