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初露峥嵘:从克格勃到总统的铁血蜕变(4)

关于分配,普京当时的同学,后来的诺沃谢洛夫少将这样说:

“我们的分配?的确非常有意思。我和普京当时都是‘孤儿’。”所谓孤儿,指的是那些没有监护人,毕业后不知何去何从的学员,这是情报行业的戏称。而当前面曾经提过的“买主”们和学员交谈过后,普京才明确了自己的去向。至于去国外工作,则通常是在具体的分局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的事了。

至于普京为什么会决定去德国,诺沃谢洛夫少将给出了答案。他说他原本计划去德累斯顿,他先前的一名同事在那里担任领导职务,答应接收他。然而,富戏剧性的是,在毕业前夕,他被第一总局第四处中途“截获”,并同意接受他们提供的新工作。

于是他就和普京推心置腹谈了一次,并说:“瓦洛佳,现在就是这种状况,你替我去那儿吧。”

于是普京就这样去了德累斯顿,开始了他在德国6年的谍报生涯。

第二章 幸运女神眷顾:普京从政的第一次助跑

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普京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好运常伴随他的左右。

回到故乡,前途未卜

1990年冬天,普京携家人回到列宁格勒,翻开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页。

普京的回国完全是大形势下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无奈之举。当时的苏联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撤军潮中,驻外情报机关同样没能幸免。但是回国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事实上国内的情况非常糟糕,无论工作岗位,还是住房需求都已经岌岌可危。普京的好多同行被迫处在一种“失业”状态,没有房子,也没有前途。戈尔巴乔夫就像是一把大扫帚,轻轻一挥,就一下子断绝了许多人生存的希望。

但也有一些悟性高、有头脑的人马上弄明白了事情的奥秘,于是便要求让他们回到国内拥有住房的城市或者“夫妻一方的父母所在地”。不论何时,生活中总是存在这样的逻辑:人生低谷时,总要寻找一个栖身之处,最好靠近朋友和熟人,以期他们或许能够拉自己一把。

普京正是基于这种安稳的考虑回到了列宁格勒。而且更为幸运的是,他进了大学,成为了校长的助理。这在当时虽然算不上一个成功者,但至少可以说是一名幸运者:既留在了体制内,又保住了职位,而可预期的是下一次重组浪潮(即裁员)绝没那么快就波及这里。

但其实真实的情况远没有这样轻描淡写。在那个年代,对于提前半年归国的普京来说,似乎一切又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论是物质上的拮据,还是精神上的痛苦与茫然,更不要提工作上的前途未卜。

柳德米拉曾经说过,在回国后的头3个月,情况非常糟糕:不仅普京的工作落实颇费周折,更是3个月没领到工资。在第3个月月末,家里已经一分钱也没有了。

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年前,普京就已经在国内买好了一幢宽敞一些的房子,可以容包括父母在内的三代人居住在一起。所以,回来之后,房子问题倒不必担心了。但是,刚刚回国的普京情绪并不平静。附近的邻居们很少看见普京本人。有些消息灵通的人知道了普京的身份,就乘他傍晚出来遛狗时,试图同他讨论一下国内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普京的回答却很简略,也很生硬,就像在对邻居发牢骚。事实上,回国的最初几个月他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熟悉的人都能看出他的不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