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在其有关储备货币地位,或“美元的力量”——经济主导地位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的著作的结尾也提出了相似的主题:“令人感到宽慰的是,美元的命运还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而不是中国人的手中。”
这些信念并非萨默斯和艾肯格林等经济学家所独有。它们被广泛认同。政治学者迈克尔·曼德尔鲍姆声称:“当英国不能再进行全球治理时,美国适时进入,取而代之。而现在却没有一个国家时刻准备好了要取代美国……”
同样的,著名国际关系专家、高级官员约瑟夫·奈也作出了以下评估:“美国并没有彻底陷入衰落之中,相比之下,在未来几十年中,美国将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更为强大……美国权力在21世纪的问题不是衰落,而是即便是最强大的国家,在没有其他国家帮助的情况下也无法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些观点来自一个深邃而崇高的源泉:美国例外主义的信仰之井。这个国家过去和现在的某些特别之处未来仍将保持。当然,这种情绪也弥漫在英国。当詹姆斯·乔伊斯《尤里西斯》中的反帝国主义者、爱尔兰人史蒂芬·戴德勒斯被问及英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的时候,他讽刺地答道:“在这个帝国的土地上……太阳从不落下。”
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大力吹捧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而本书的初衷,就是要对这一中心信条发问。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将相关的经济主导及其表现,包括货币主导量化,对经济主导的历史寻根溯源,并展望其在接下来的20年间的前景。
量化得出了一些令人意外的结论。第一,对美国来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主导地位日益临近(可能已经开始),并将建立在更为广泛的基础之上(涵盖财富、贸易、外部融资以及货币),其主导地位在未来的20年间会很明显,能与处于帝国时期的英国或“二战”后的美国相媲美。
第二,由于规模大小——即经济、贸易的规模和债权头寸大小——是储备货币地位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因此中国不断增长的规模和不断强大的经济主导地位很可能会转化成货币主导地位。这些计算,以及一本有关从英镑到美元的转化历史的新读物都表明,在接下来的5年之中,人民币将超越美元,成为首选的储备货币。如果中国在金融和涉外部门进行改革的话,这种转变的可能性会提高,速度也会加快。而如果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其民主更为完善的话,这种转变会来得更快。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首选,人民币的这一地位会扩大中国的权力并提高其声望。而即使金融和贸易关系遭到破坏,中国也不愿意失去已经得到的权力和声望。
第三,这些明确的数据包含两个政策上的信息,其中一个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有关,另一个则是特别针对美国。中国未来的主导地位不需要对现行的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和贸易体系造成威胁。确实,中国在实际贸易方面不同寻常的开放,导致了一个规模宏大并不断成长的私有部门的产生,而在其产生的过程中,互相依存、从中得到的利益以及由此产生的为维持这一部门所需承担的风险却被忽视了。另外,中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颇高,把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和不断提高其人民生活水平的引擎,而这二者对于中国的领导能力的合法性十分关键。这种依赖性导致了维持开放带来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日渐一致,并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