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浪潮(1)

严格说来,在20世纪60年代的并购浪潮中,恶意收购自始至终是财富创业家以及为其服务的银行家所独占的领域。真正的优质公司并不屑于这样做,因为这类交易一般会被视为卑鄙肮脏,会促使美国企业界出现无良行为,也有损优质公司的形象。多数坚守传统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也包括在内,虽然古斯·列维与很多那类“罪犯”也有联系),并不去代表袭击者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因此,涉及恶意收购的有关方面,基本上仅限于袭击者、目标公司和“白衣骑士”。所谓白衣骑士,通常就是大型优质公司,它们乐意冲进来,救目标公司于炮火之中,但自己并不是第一个开枪的。

然而,也有两家资深华尔街公司,创业家本能很强,在感情上很支持袭击者(不过,并不称呼它们为袭击者)。一家是雷曼兄弟,自1925年以来由罗伯特·雷曼(昵称“波比”)执掌公司大权,他是雷曼兄弟家族财富的继承人,举止优雅,嗓音柔和悦耳,爱好马球运动。波比·雷曼在美国是德国犹太人“自己圈子”中的最后一人,他们原来就是从事银行业务的家族,19世纪移居美国,经营较大型的金融公司。他在纽约最为人所知的身份,很可能是杰出的艺术品收藏家,那些艺术品有的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有的是自己多年里积累的。他去世时,还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也是美国最为富有的人之一。波比在34岁代替父亲成为高级合伙人,在20世纪20年代股票牛市的最后几年中,始终泡在市场上,交易活跃,然后,便是面临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难岁月。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以及前后,都拓展了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所用手段是与重要的实业家和军界人物交往,给他们感兴趣的技术型公司做融资业务。他积极将公司资本投放于朋友介绍的一些风险项目以及其他投资上,并获得了很大成功,而这些是绝大多数华尔街公司不愿为之的。他很早便支持泛美航空公司创始人胡安·特里普和美国无线电公司创始人戴维·萨诺夫 ,也很早就投资了零售业和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了做到这一切,他需要更多资本和人脉关系,于是破天荒第一次邀请好几位家族之外的人来做合伙人。波比声称,他是“把赌注压在人身上”,看上去他也的确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他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细节,从不过多插手,但在整个公司里,也只有他才能决定谁可以做合伙人,合伙份额是多少,公司又可以作出哪些投资。他是雷曼兄弟公司的太阳神,高高凌驾于其他合伙人之上,谁也不敢碰他,事实上还受到他们的顶礼膜拜。有位合伙人过去常说,波比“不知道优先股和绩优股有啥区别,但绝对能看透人心” 。他技巧娴熟地穿梭于合伙人之间,挑起相互间的竞争,心想这会激发他们为公司作出最大贡献,他似乎还乐于旁观,看他们陷入凶狠的争斗之中。波比是一个驯兽师,但1967年他于78岁去世时,那些狮子却变得凶猛而不可控制了。关于波比的接班人分歧重重,合伙人卷入争权夺利的派系斗争,几位高级合伙人脱离公司,带走了数目可观的资本。最终,波比的一位表兄弟,也就是1941年加入公司的弗雷德·厄尔曼,作为高级合伙人,掌管了雷曼兄弟的帅印。但是,厄尔曼颇不得很多合伙人的喜欢,其中多为年轻合伙人,于是,1973年又上演了一场政变,彼得·彼得森当上了头。彼得森曾担任贝尔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前不久离开尼克松内阁商务部长的位置,来到雷曼兄弟公司。彼得森此后度过了一段非常不安的时光,但的确也让纷争平静了许多,相互敌对的合伙人到底又关心起工作来,为公司挣些钱了。其中有几位参与并购交易,在此过程中,雷曼兄弟积累的人脉关系里,一些重要的实业家、创业家和擅长并购交易者起了作用。有些并购交易是恶意的,有些威胁着要变成恶意的,但是否恶意,雷曼兄弟并不为此操心。波比·雷曼兄弟就曾经支持一家早期集团企业立顿工业公司,做过一些恶意并购,也积极支持过其他一些公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