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浪潮(2)

20世纪60年代,另一家从并购浪潮中获益良多的公司是拉萨尔兄弟公司。这家公司由法国人安德鲁·梅耶掌管,他实行独裁统治,批评起人来尖刻辛辣。他于1925年加入拉萨尔兄弟的法国母公司,1940年为逃避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1943年45岁时,挤走了长期为拉萨尔兄弟服务的德高望重的纽约合伙人弗兰克·奥斯舒尔。梅耶的传记作者凯瑞·雷奇这样写道:

梅耶生性贪婪,爱报复,又专横跋扈,常常喜欢施虐。他总是对人声色俱厉地胁迫恫吓,动不动就突然大发雷霆,生意伙伴和家人都承受不了他的暴戾脾气。无论他变得多么富有,他也的确变得非常富有了,但他总停不下来,始终在处心积虑地密谋策划要攫取更多的财富。

梅耶心目中的榜样是波比·雷曼,之所以对他钦佩不已,就是因为他赚了很多钱,对合伙人和客户进行冷酷无情的控制,同时又有着传统的优雅和品味。像波比·雷曼一样,梅耶也逼迫拉萨尔兄弟在与自己做交易的公司中进行重仓投资,并如同在沃纳–哈德纳特公司并购案中那样,密谋将那些公司纳入擅长并购交易者或集团企业的轨道,做法和如今有些投资银行操作私募股权投资一样。对于西德尼·温伯格所树立的那种投资银行家形象,他想成为其中一员的兴趣要小得多——做那样的投资银行家捞不到什么钱——但是,如果真有人需要那样的投行服务,他也会提供的,并且能收取多高的费用,就收多高。梅耶拥有金融头脑,在欧洲有很多熟人,人们知道他已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些替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促使他吸引了众多显贵人物的注意,如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及其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菲亚特的乔万尼·阿格内里、美国无线电公司创始人戴维·萨诺夫、戴维·洛克菲勒、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等等。梅耶喜欢遮遮掩掩,让人感到复杂难解,即便在1979年81岁去世前,他仍然活跃在生意场上。他留下的遗产只有9 000万美元,生前花了10年时间,将估计约3~8亿美元的财富转放到若干家族信托和基金会当中。他是全美最富有的人之一,或许除了波比·雷曼,比华尔街任何人都要富有得多,而且这几乎都是30年前从法国到美国之后赚得的财富。

梅耶通常在幕后暗中操作,他会独断专行,控制拉萨尔兄弟所做的一切。他信奉“能人治理公司”的理念,认为这样的能人应以人脉深广、享有声望、经验丰富著称,只要他们出面,就可以将生意或投资机会吸引到公司里来。他当然是这样的人,他的一些法国合伙人和欧洲生意伙伴也是这样的人,但他还需要一些美国的能人,为此便袭击了一些竞争对手。不过,最为重要的,是梅耶培养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聪敏的出生于奥地利的费利克斯·罗哈廷,于1949年从明德学院大学毕业后加入拉萨尔兄弟公司。罗哈廷的犹太家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住在法国,1938~1942年历尽周折,辗转移居到美国。他于1961年成了公司合伙人,在梅耶的很多交易中都有参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罗哈廷开发了一些自己的客户,有了并购专家的声誉。他还是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的董事,哈罗德·吉宁的亲密顾问。由于吉宁开展了一系列收购行动,罗哈廷也就成了拉萨尔兄弟于并购业务方面在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人。与其他主要投资银行相比,拉萨尔兄弟规模较小,对传统的承销业务和经纪业务没有什么兴趣。20世纪60年代的并购热,对于该公司可谓如鱼得水。前文所述的集团企业会使用这样的小型华尔街公司,主流企业也会使用它们,因为主流企业在需要多方征询意见,或通常打交道的投资银行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会找到它们。倘若遇到利益冲突问题,华尔街上主要的做并购业务的公司,往往会推荐拉萨尔兄弟,因为知道它不会设法带走它们的承销业务。所以,除了梅耶、罗哈廷和其他几位开发了数量相当大的业务之外,拉萨尔兄弟还接到很多转来的业务。到20世纪60年代末,菲利克斯·罗哈廷已成为并购业务上最耀眼的人物,谁要做并购,首先就该去找他,这一声誉接下来又保持了30年。他还运用自己的才干,在20世纪60年代末几乎使证券业难以为继的后台管理系统危机期间,协助纽约证券交易所清理在危机重压之下崩溃的一些会员经纪公司的混乱局面;20世纪70年代,又协助纽约证券交易所指导纽约市度过了财政危机。罗哈廷50年间在并购业务上都是一名关键人物,这在华尔街是绝无仅有的,无可争辩,他是这一领域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可以进入“名人堂”的人物。但他从未想(也的确没有)成为拉萨尔兄弟的最高领导,部分原因在于,倘若他的言行表明心怀此志,那必将毁了他和梅耶的关系,还有部分原因是,他更乐于在能够成为“能人”的交易丛林做一个王者,同时在业余时间还能涉猎一点政府和政治活动。他渴望当上财政部长,可惜没有实现这一抱负,但在1997年,比尔·克林顿总统任命他为驻法大使,由此结束了在拉萨尔兄弟长达48年的职业生涯。2000年,他从法国返回纽约,便立即成立了自己的并购顾问公司罗哈廷集团,成了雷曼兄弟的顾问。

读书导航